第三百四十一章世袭郡守 (第1/2页)
“哈欠!”
远在长安的张虞忽感凉气袭来,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陛下可要多加些炭?”张夯问道。
“不必!”
张虞摆了摆手,说道:“百万兵民南征,粮草耗资巨大,国库拮据干瘪,宜当节省些。朕今多用一斗炭,则皇子、妃嫔则少用一斗。稍后遣人询问后宫,看是否有需木炭,多问皇子年幼,及怀有身孕妃嫔者?”
“诺!”
今年为南征曹操,张虞下令千石以上官吏发半数,两千石以上官吏及妃嫔月俸停发。在今岁秋收后补发半数,剩余欠禄与明岁俸禄一并发放。
张虞作为天下共主,若不有所表态,岂不会让某些心胸狭隘的官吏暗自腹诽?
因此,张虞对内削减了自身用度,严苛控制宫庭日常开支。如往年冬季木炭用量较高,今年直接砍了一半
“陛下仁厚!”荀攸称赞道。
张虞笑道:“因兵事耗费而得仁厚之名,朕愧不敢受。”
说着,张虞从榻上起身,趋步行至舆图前,问道:“可有新到军情?”
“有!”
荀攸随行在张虞左右,指点舆图说道:“贾诩上疏,言前些日贼将曹休前来诈降,幸陛下英明远见,事前敕令降人弃舟上岸,曹休见事成,遂不敢复来言降。”
“近来,曹操每日遣人挑战,而张辽严守水寨不出,欲待郭、高二将破夷道,益、荆二州水师汇合,再与曹操决战。”
张虞笑了笑,说道:“曹操急在破我,故用诈降计。今计策不成,我军闭寨不出,曹操连日邀战,恐多半计穷。回信于贾诩、张辽,让二人耐心对峙,先与曹操耗上百天,等候余路兵马动向,再谈破敌之事。”
“诺!”
乌龟流打法看似怯弱,但却能让自家先立于不败之地。诸葛亮屯兵五丈原,气势汹汹欲吞关中,然遇见司马懿的乌龟流,诸葛亮百般用计不成,终不得不饮恨病逝。
眼前唐军具有兵力与形势上的大优势,最适合玩乌龟流,用软刀子慢慢磨,最后引起形势的质变。
张虞可以百分百肯定,凡苻坚、曹操二人心性沉稳些,在南征之役上用兵稳重,放弃速灭东南的战术妄想,反而能在一年内灭东南。
如苻坚伐南,先锋已破寿春城,但后续兵马尚在途中。巴蜀二州,蜀中兵马征讨巴地,舟舸未能与荆州水师汇合。而荆州地区,苻坚已有襄阳,但未能下江陵。
在整体战争形势上,前秦据有优势,反而东晋急于取胜。故苻坚不急于取胜,本人不舍大军至寿春,而是坐镇后方调度兵马,则战争走向完全不同。
如让征讨淮南之兵,前线压至淮水沿线,吸引东晋主力兵马。等蜀中兵马取巴中诸城,再候荆、益兵马汇合于长江,席卷荆楚诸郡。
时东晋集团恐会因失守荆州而震动,而即便荆州不能速下。苻坚可令各将征讨淮南,而假使淮南兵败,但至少兵败造成的影响不会深远,甚至灭亡了前秦。
实际上,前秦集团在制定战略时,其实本身就是按照不亲征不急图方案施行。即‘引关东之兵,南临淮、泗,下梁、益之卒,东出巴、峡。效汉光武诛公孙述,晋武帝擒孙皓之故事。’
然在具体施行过程中,因轻信晋将胡彬的示弱之计,导致苻坚作出军事冒险,舍大军于项城,率轻骑八千深入寿春,最终在淝水被击败。
故以苻坚南征为例,张虞学到第一个教训便是耐心,越到关键时候越不能着急。不仅他不能着急,必须压制诸将急于求战心理,并寻机利用东南敌寇急战取胜的特点取胜。
且相比巴蜀复杂的山势地形,江南水乡粮草供给不难,具备前期打持久战的基础。
“夏口兵事不宜着急,但夷道不可拖延!”
张虞目光注视舆图上的夷道城,说道:“夷道阻我水陆兵马东出之道,其城一日不破,益州兵马一日不能入荆楚。而夷道如若告破,汉蛮兵马将席卷荆南,则曹仁莫能阻。”
张虞虽强调耐着性子,不要急于大决战。但具体战事需具体商议,比如夷道、寿春、淮阴等外围庇护的城郭,张虞则是希望尽快拿下,以便撬动整体战局。
荀攸沉吟少许,说道:“夷道守兵约在万人,今围城兵马共有八、九万之数。五溪蛮王沙摩柯领老弱两万余众助战,益州兵马近六万。高顺知乐进骁勇之名,为破夷道,令兵马堆山攻城。”
“依军情来看,经四十余日堆筑,今土垒渐成。而土垒若成,城郭告破仅在须臾之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