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交州之鉴 (第1/2页)
十一月,诸州郡上计吏谒长安,向尚书台奏报今年人口与赋税情况。而因天下初安之故,张虞下令尚书台重核州郡人口,以便了解目前在籍百姓数目。
不仅于此,针对在朝文武将校,张虞特点下诏重封爵位。
丞相钟繇因在年初被封夏国公,故此封爵位集中在杜畿、庾嶷、荀攸、郭图、董昭、王晨等文臣,及之前未参与南征的武将。
庾嶷追随张虞近二十年,负责执掌朝廷度支,受封文臣中唯二的开国韩国公,采邑属于是国公中最低一档,约七千户三百户。
杜畿、荀攸、郭图、王晨、吕范五人受封郡公,依各自所在家乡郡。董昭、辛毗、杨俊等人封县公,同依各自所在家乡县。受封者如有家乡冲突,便授封临近郡县。
实邑改为采邑虽减少了食邑收入,但架不住名头变好听,以及所能享受到的礼遇变高。故有些人为了能挤进公爵行列,寻找各种关系,但因涉及诸卿之多,故请托几乎没用。
爵位诏书下达后,诸卿大为欢喜。在第二天朝议,有些人便换上公爵服饰,惹得侯爵之人好不羡慕。不乏好求名利者,私下抱怨爵位调整不公,但因张虞封赏标准有迹可循,故与其说抱怨,更多是嫉妒。
五等爵制下,郡、县二公羡慕国公,侯爵羡慕公爵,伯爵又羡慕侯爵。或有人感叹自己不能早识英主,亦或是感叹自己过去没有再拼命些。
爵位调整不久,交州使者终于风尘仆仆至长安。
“仆士廞拜见陛下,不负陛下昔日之命,说得君父献州来降!”士廞行以叩拜跪礼。
张虞凭空虚扶,笑道:“卿劝降有功,朕当大赏。不知卿父何时入朝?”
“禀陛下,我父已迎高将军入岭,而今与叔父正在北上途中,恐陛下不知交州近况,特命廞昼夜兼行,并先奉交州七郡户籍于陛下。”
说着,士廞将三卷的竹简交由侍从代呈。
张虞摊开竹简,却见七郡五十一县户籍、人口皆书写于简上。
“有户八万三千一百,男女共四十一万六千口。”
粗略扫视竹简上的数据,张虞问道:“交州在册汉籍四十余万口?”
“陛下,在册百姓乃纳税之民,流民、熟夷或大族隐户不计其中。”士廞说道。
“朕闻士氏雄霸交州,僮仆如军,不知可有记载入册?”张虞笑眯眯问道。
士廞不知张虞发问目的,不由紧张起来,说道:“我父为安交州七郡,不得不招兵买马,编为部曲,故不在户籍之中。交州宗族繁多,势力倾于邦君,存储富于公室,仆从私附或超载册民众。”
交州包括后世的红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广西盆地,前二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社会下,光安南地区便能养活几百万人口,故张虞对交州所呈的户籍颇有异议。
为此士廞给了详细的解释,交州地方势力强大,所拥有的部曲、僮仆之多,远超官府所拥有的人口。对此张虞颇是认同,交州蛮夷众多,汉人拥有武装,能够大规模掠人为奴。
张虞问道:“交州宗贼、豪强蟠踞,朝廷欲治交州,不知卿有何见解?”
士廞迟疑半响,说道:“交州民情复杂,臣父治交州,笼络宗族诸帅,征辟为官,准领兵马。陛下欲治交州,恐我不能答疑,不如待臣父至长安,陛下召之问话。”
说着,士廞念起地理,说道:“禀陛下,交州地理复杂,舟舸经灵渠能至南海,然南海与交趾之间群山阻挠,二者山道难行,其中又多夷部林立,因此州内常以海路互通。经合浦津,南海浮海可达交趾,反之北上能至南海郡。”
“故陛下欲治交州,看能否建设大道,降服沿途夷部,以备宗贼叛乱。且日南郡中叛贼,象林县人区连杀长自立为王,子孙相承至今,时常遣兵北掠日南、九真。”
交州内部山岭纵横,可以说陆路非常难走,反而海路更便于通行,因此两汉专门在雷州半岛设立合浦郡,以便于海路通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