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针锋相对 (第2/2页)
曹睿不动声色,朝着书房内的群臣各自看了一眼,而后缓缓问道:“诸卿都以为应当迅速发兵?朕要与你们说明一点,不论交州打成什么样子,朝廷都要在明年秋七月开始准备伐蜀之事。”
“臣赞同。”黄权应声。
在尚书左仆射黄权之后,众人也纷纷应声表示附议。久不在洛阳朝中的江南行台尚书令司马懿也表示赞同。
但曹睿的双眼敏锐注意到,侍中王雄、王肃,扬州刺史蒋济三人并未表态。
王肃……曹睿对他的脾性素来知晓。王肃对于不熟悉的政务或者军事之事,往往都会答复请陛下圣裁,故而时间一久,曹睿也明白王肃在这些朝中事务上的摆烂,并不苛责,王肃的才能并不在此处。
但王雄和蒋济二人的态度还是当问的。
“蒋卿!”曹睿道:“你是今日此处唯一一个在任的刺史,你有何意见?不妨说说。”
蒋济心下一时纠结,拱手站起,余光发现众人都在盯着自己看,便愈加患得患失了起来。可他毕竟还是公爵、刺史,也是有自己的立场要说的。
蒋济咬了咬牙:“回禀陛下,臣冒昧以对,臣与今日书房中诸位大臣皆在洛阳安坐,虽得了交州毌丘刺史奏报,但对彼处情状、人心并不透彻明晰,路途过于遥远,情势随时会变,未必赶得上交州的变化。”
“既然毌丘刺史已有表奏,且有讨贼方略,或许朝廷应当相信毌丘刺史的方略,若因其言而使交州再度危殆,于大魏现在的兵力而言,并算不上什么天大之事。交州虽远,总不至于劳烦陛下如太和四年之时一般亲征去了。”
蒋济说着说着,语气渐渐轻松,最后两句似乎有点调侃的意味。不过众人也都明白,毌丘俭是刺史、他蒋济也是刺史。
这是在说朝廷应该尊重刺史的建议。
曹睿不置可否的微微颔首,又将目光转到王雄身上:“王侍中,卿有何意?”
王雄起身拱手:“方才枢密言语臣听到了,卫仆射与河间王的言语臣也听到了。交趾郡与合浦郡间有大山分隔数百里,难以攻取,且孙登军队与交趾叛军合流,恐交州兵少难敌,是也不是?”
“正是。”卫臻当即发声。
在成为尚书右仆射、执掌尚书台后,卫臻虽然还是以前一般的忠诚与细致,但于一些朝廷事务上愈加坚持自己的意见,与多年前的擅长妥协完全不同,几乎有了宰相的气度。
王雄却并不怕与卫臻对上,直接朝着曹睿拱手:“陛下,即使毌丘仲恭只有一万人,也未必不能收复四郡!”
卫臻冷冷对道:“王侍中,你可知晓四郡中有多少人么?”
“朝廷在太和十一年时已有大略统计,交趾郡约有六万户,丁口约四十万。九真郡三万户,丁口十四万。日南郡约一万四千户,丁口约九万。这些地方,可出多少兵力,王侍中是否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