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2章 四大名医高徒,金世元的推荐(月票加更3K) (第1/2页)
“以前是首都医科大学的老师?”方言问道。
贺普仁点了点头。
“嗯,没错,他比我稍微小一点,今年46了。”
方言对着他说道:
“那你说说叫啥名字,没准我认识或者听过名字呢。”
贺普仁见方言不信邪,于是说道:
“叫曾路泉。”
曾路泉?
方言听到这名字后,想了想,说道:
“那确实是不认识。”
不过方言想了下,又问道:
“他师父是谁?”
贺普仁说道:
“汪逢春。”
方言一怔,问道: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的那个汪逢春?”
“嗯。”贺普仁点点头。
方言想了想,汪逢春在1953年就去世了,曾路泉今年46岁,也就是1932年生人,算起来他应该是汪逢春晚年收的徒弟了。
想到这里,方言立马就联想到了自己学校里的老师,于是他对着贺普仁问道:
“那他算起来,岂不是和我们学校的金世元教授是师兄弟了?”
贺普仁点点头:
“对,他随队出国还是金教授推荐的。”
虽然这个人没什么名气,但是毕竟是师出名门,而且还是参与过出过项目的。
方言想了想,对着贺普仁说道:
“那行,明天正好我家里周末聚会,公司股东大部分人都要到,你把他带着一起过来吧。”
方言也没立马答应,想着明天那么多人,正好大家都聊聊天。
考察考察他的功底,如果合适的话,可以让他加入进来。
毕竟方言他们的工艺生产,也需要懂中药的人来。
贺普仁听到方言的话,微微一怔:
“聚会?”
方言看他这反应,以为是他周末有其他的安排,于是说道:
“要是没空,可以换其他时间。”
贺普仁说道:
“有空有空,下午我去给他说这事儿。”
“好。”方言点了点头答应下来。
接下来两人又聊了一下生产情况,方言要求他们在下周周二之前,准备好第一批保健药品,然后就送到中物院去。
现在能够把效率提高起来,就要尽快的把这种药铺开,让更多人知道这种东西。
现在中药保健品,只有少部分人听过。
但是中物院有单子后,方言相信其他单位肯定也会感兴趣的。
为了自己健康投资,只要不是遇到骗子了,怎么都不会亏本。
而且这个是经过官方验证的。
对于方言布置的生产任务,贺普仁看了下手里的工作安排,表示一定可以完成。
这下方言也放心了下来。
和贺普仁告别后,方言还去了一趟程老那边,到办公室里告诉他明天家里聚会,邀请他过去参加。
程老听到后当即就同意下来,表示明天一定到。
然后方言又去找了赵锡武,不过人不在办公室,和其他人打听,说是去西苑医院去了。
这位明晚上可是要给自己压阵的。
今天这会儿请不到,晚上回去方言给他打电话也得请。
接下来方言离开了研究院,然后到了学校里。
又去邀请了几个股东,比如岳美中,任应秋,王玉川,既然是主要开股东大会,那他们这些人是不能少了,只可惜有些人不在办公室,待会儿第一趟课下课,方言还得请一趟。
接下来就到了上课的时间。
方言来到了教室里。
和李正吉说了下明天的聚会的事儿,想去的人就去,如果有别的事儿,方言也不勉强,到时候聚会的内容,由其他人转告给没去的人。
李正吉听到后,就开始忙碌起来,落实方言安排的工作。
大部分人都是要去的,只有极少数几个人不去。
基本都是京城的人,家里有事儿,所以不去。
接下来就是下午的上课时间了,分享课程一节,今天大家都想听方言说上午的协和看诊。
刚才方言还没有来的时候,今天参加方言协和见习的几个人都已经说了一部分了。
很显然方言的患者治愈难度,比班级其他人要高多了。
光是这几个同学说的都让大家非常感兴趣,就更别说是方言亲口来讲了。
所以方言在同学们的再三邀请下,走上了讲台开始给大家分享今天故事,不过今天有八个患者,一节肯定是说不完的方,方言就只好挑典型的来说。
总结来说,最典型的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
病情复杂、治疗手段多样、辨证思路清晰、具有代表性或罕见性。
因此,方言认为,徐简的女儿和谷芷兰的案例可能最为典型,适合在课堂上详细分享。
方言上台就开始讲解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