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1151章 临阵聚锋,考生百态(月票加更3K)

第1151章 临阵聚锋,考生百态(月票加更3K)

第1151章 临阵聚锋,考生百态(月票加更3K) (第1/2页)

大家根据方言之前的思路来看,这些考试看似刁难,实则是通过“经典临床化”“医理通透性”“地域实践性”三类题目,筛除死记硬背者,选拔出真正贯通理论与实践、能扎根临床创新的中医人才。
  
  就第二天考题《内经》对肾功能与症状关联的考察、阳明病气分与腑实证的鉴别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规律,验证了方言的判断。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方言是猜中出题者的心思了。
  
  今天在场的人,不只是方言他们精英班的,还有不少其他外地同学,他们这下也知道了方言猜中了出题核心的事儿。
  
  这时候有人就嘀咕道:
  
  “不过就算是猜中了,也不能代表就能有多大的优势。”
  
  “就是,如果考生本身临床扎实,方言同志的总结可帮着聚焦重点、减少盲目复习,但是对死记硬背型的考生,即便知道考点方向,但是缺乏临床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依然难答好题。”
  
  众人纷纷点头,认同了这个说法。
  
  对那些真能做到“有根有魂”的人,比如方言他们团队,这玩意儿就是给自信上了个大buff,平时攒下的本事能顺顺当当变成考试的优势。
  
  可对那些知识体系东缺一块西少一块的人来说,就跟给了你把猎枪却没给子弹似的,知道该往哪儿打,可就是打不出去。
  
  这优势啊,只属于那些早就按这路子实打实练过的人,想临阵磨枪找捷径?门儿都没有。
  
  当然了,方言本来也不是说给所有人听的,这要是他总结出个核心来,就可以让所有人考上,那接下来该冒出第三轮筛选了。
  
  不过在场的那些高手们,还是相当感谢方言的。
  
  就比如明天要考试的四川考生们。
  
  几个人就是按照方言说的核心,总结了一些要点,看来他们的行动是对的。
  
  “经典临床化,还别说,这病例过了一遍,还真想起不少门道。就像方言同志说的一样,就比如我去年在老家遇着个‘少阴病但欲寐’的病人,当时用了四逆汤,这不就和《伤寒论》里的机理对上了?”
  
  “方言同志之前还对我说呢,说我天天在基层跑,见的病例比书本上的条文鲜活多了,上了考场,就把考官当病人,他们问条文,就想治过的类似病症,他们考鉴别,就回忆一下当时是怎么把‘太阳’和‘少阳’分清的。”
  
  听到这里,同行的几个考生也有纷纷点头。
  
  至于其他的考生里,也有不少人给自己身边的人加油打气。
  
  虽然难度高,但是方言的分析让不少人心里都有了底,基本上也知道自己有多大把握能过了。
  
  ……
  
  这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两天过去,到了七月十号。
  
  今天也是方言他们该复试的日子了。
  
  早上天都还没亮,方言家院子里就聚满了班上的二十几号人。
  
  待会儿大家要坐车去西苑医院参加今天的复试。
  
  今天同样参加复试的加起来同样有一百号人,基本上都是首都的人。
  
  方言他们班上二十几号人,学校里大五的学生也不少,还要加上另外一个首都医科大学的,这人就算是齐活了。
  
  正厅里,老娘,丈母娘,大姐,小姨子,正在往桌上端早饭,昨晚熬的朱良春养生粥冒着热气,白面馒头和花卷堆得像小山,还有腌得脆生的萝卜条和煮鸡蛋。
  
  二十多号人围坐着,嘴里嚼着东西,手里却没闲着,都在低头摆弄自己的文具袋。
  
  “钢笔水灌满了吗?我这儿备了两瓶蓝黑墨水。”宋建中一边咬着馒头,一边给旁边的同学递过一个小玻璃瓶。
  
  “我要!我要!”一旁的刘体润对着他回应。
  
  这时候朱丽娜对着方言问道:
  
  “方哥,医古文的常用词义我昨晚又过了一遍,‘谵语’‘郑声’这些都记牢了,你说今儿会不会考《金匮》里的杂病条文?”她手里的笔记本里夹着几张处方笺,上面是这几天整理的临床病案,边角都被翻得起了毛,很显然这是越到关键时刻越紧张。
  
  方言对着他说道:
  
  “你现在别想那么多,放轻松是最重要的。”
  
  说完指了指一旁的孟济民和范长亭:
  
  “你学学人家老孟,老范他们。”
  
  朱丽娜说道:
  
  “他们年龄大了是老油条!”
  
  老范说道:
  
  “诶,我没结婚,也没三十呢,你说老孟别说我啊!”
  
  孟济民喝着他师父的养生粥方子,被这句话呛到了,剧烈的咳嗽起来。
  
  “咳咳……去你的……”
  
  在场众人大笑起来,顿时气氛轻松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