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刁钻又如何,跟着方哥的优势体现出来了!(月票加更) (第2/2页)
写完这段,他稍特意补了句临床观察:
“此类患者多伴大便干结,故方中常加决明子,既助平肝,又通腑气,符‘肝与大肠相表里’之意。”
第二题聚焦《伤寒论》的鉴别诊断:“患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临床易与‘太阳中风’混淆,请指出二者在病因、病机、治法上的差异,并列举对应方剂。”
旁边还画了简单的脉象示意图,画工有点抽象。
方言继续写起了答案:
太阳中风属风寒袭表,营卫不和,脉浮缓而有力,治当发汗解表、调和营卫,用桂枝汤……而此证‘脉微弱’,示患者素体阳虚,若再用麻黄、桂枝强发其汗,恐犯‘虚虚’之戒。病因实为阳气不足、外感风寒,病机属‘太阳伤寒兼阳虚’,治法应温阳解表,方选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或再加黄芪助阳固表,使汗出有度,邪去而正不伤……
而就在方言刷刷刷的奋笔疾书的时候,其他人都还在审题呢。
方言答题的声音一起,大家看了他一眼,也不由得赶紧拿起笔,开始写了起来,管他的,都已经这个时候了,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方言回答的很快,很快就写到了医古文与临床结合的题目,给了《千金要方》中一段关于“消渴”的记载:“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要求先翻译,再结合现代临床,说明“肾虚”与糖尿病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的关联,最后列举三味常用补肾药的炮制方法。
方言一点没停,手里的笔快速的写着。
很快这些题目也被大回答了出来,耿鉴庭忍不住走过来看了一眼,方言字迹工整,思路清晰,没有涂改,回答进度也是相当快,这其实也没啥好奇怪的,人家本来就是这样,让他奇怪的是教室里其他的学生好像也有点方言的影子,虽然不至于他这么流畅,但是卷子里的问题基本都没难住大家。
仔细一看全是方言他们同班的,想到这是去年高考筛选过的,还和方言在协和看了一个多月的病,顿时耿鉴庭就了然了。
接下来大家陆陆续续的都到了压轴题。
这是最见地域医理功底的题目:
“北方治哮喘多用地龙、麻黄,南方常用苏子、莱菔子,试从‘地域气候影响体质’分析其用药差异,并各举一个临床病案佐证。”
除了方言他们班的人一下就麻了,前面都还好说,要说医案,那就难了,谁没事儿能遇到这种医案啊,只能回答前面的,后面的医案就不回答或者自己编造一个了。
大家也看的出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拉开分的题目。
只有方言他们班上的人,听过方言讲课说了太多这方面类似的医案,一个个看到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的惊慌,反倒是刷刷的写了起来。
优势终于体现出来了。
特别是看到其他人都在停笔思考,自己在写的时候,他们知道这时候终于要拉大分数差距了。
一个半小时的笔试好像过的特别的快,一些人甚至没写完,就已经开始收卷了。
耿鉴庭大声的说道:
“所有人停笔,起立,马上跟着老师去会议室,做下一场的面试。”
PS:今天更完,明天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