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三十七章 体会

第三十七章 体会

第三十七章 体会 (第1/2页)

三月二十五日,太子邵瑾离开晋阳,兵分两路。
  
  一路以太子中庶子鲁尚、家令庾泽(原中庶子,后丁忧去职)为首,西行岢岚,然后北上马邑。
  
  这一路匈奴人较多主要考察移风易俗之事,可重点询问秀容令邵度(邵慎嫡长子)。
  
  太子出石岭关北上,进入新兴。
  
  新兴太守孙珏已然调任兖州别驾,现任太守则是前议郎邵球。
  
  四月初一,他率郡丞孙璧以下十余人出城三里,道左相迎。
  
  但邵瑾没有入城,略略寒暄之后,直接来到了忻定县(原定襄)北境的滹沱河畔。
  
  滹沱河水在四月的暖风里涨了,泛着浑黄,如一条莽撞的土龙,裹挟着上游的元气,奔涌东去。
  
  河滩上,新发的水草一丛丛探出头,倒映着水光,显出几分倔强的生机。时有牛羊马驴过来啃食,摇头摆尾,自在无比。
  
  河岸高处,便是忻定县境里散布的村落了。
  
  黄土夯筑的低矮院墙,围着一户户人家。
  
  墙顶枯草与新芽杂糅在风里微微颤动。
  
  几株老柳立于村口,枝干虬曲,刚抽出不久的柳条被风牵扯着,四处摆动。
  
  村道由尘土与牲畜蹄印碾成,坑洼不平蜿蜒伸入灰蒙蒙的房舍深处。
  
  数缕炊烟从茅草屋顶挤出,笔直上升,随即被四野的风吹开,散入浩渺天宇。
  
  几处篱笆院内,农人正将去年秋日精心堆起的草垛拆解开来,枯草簌簌落下,预备垫进畜栏,或混入灶膛。
  
  这就是新兴郡的乡村,一个拥有四县、21200余户、75600余口的北方边郡的真实情况。
  
  有几分风物,有几分野趣,有几分人气,亦有几分穷困。
  
  好吧,或许新兴郡七万余军民不觉得自己有多贫穷,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缺,就是他们所拥有的种种似乎都低了一个档次罢了。
  
  有,但不够好。
  
  “新兴这么小的郡,竟然挤了七八万人,而一户还不到四口人……”邵瑾看了颇为感慨,遂问道:“莫非战争所致?”
  
  太守邵球来这里的时间也不长,不过数月罢了,闻言回道:“新兴本来没什么户口,而今大多数是军户,忻口、沙河、五峰三大龙骧府便有一万四千余户,剩下的数千户百姓乃历年收容,一户往往只有二三口人,有的甚至只有一口人,都成老鳏夫了。本郡土地也不是很充足滹沱河颇有几分脾气,时常冲毁堤岸,与汾水不好比。”
  
  “上次巡视并州,有人提及滹沱河动不动改道,且河床虚浮,泥沙甚多,不易利用。”邵瑾说道:“这么多年了,就没些许改善?”
  
  “听闻州中治理过,效用不大。”邵球答道。
  
  “那是治理不得法。”邵瑾说道:“没水便罢了,水势如此雄浑,却难以治理,实难相信。”
  
  说到这里,他似乎做出了某种决定,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孤回京之后,定要启奏陛下,请都水监派员来此查探,无论花费什么样的代价,都要将雁门、新兴境内的滹沱河整治妥当。河床过高,引水困难,那就广设翻车、风车提水。”
  
  邵球一听,低声问道:“殿下,徐州那边还在治河呢。”
  
  “最迟过完今年,差不多就整顿完毕了,届时想想办法,多发些人丁,北上整治滹沱河。”邵瑾说道:“郡内邸阁存粮如何?”
  
  “尚有三十一万斛。”邵球回道:“雁门郡大概有二十六七万斛,太原则不下百万。”
  
  “够了。”邵瑾说道:“北疆安定,烽烟暂熄,诸仓所存军粮可拿出来治河,以后花几年工夫慢慢补上就是了。”
  
  太子都这么说了,邵球再无二话。
  
  对新兴、雁门二郡百姓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滹沱河整治一番后,别管将来如何,短时间内农业条件会大大改善,相当于朝廷给他们发赏赐了。
  
  如果当年一度提及的代北水运院可以重启的话,那么商业环境也会有所改善,二郡七县十一万余百姓的生活会上到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然,对邵球个人的发展来说也是桩大好事,他甚至都想提前做准备了。
  
  ******
  
  四月初十,雁门郡广武县境内出现了长长的队伍。
  
  毫无疑问,这里比新兴郡更靠北,更冷一些。
  
  牧草刚刚返青没多久,旷野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腥气、腐烂根茎与新生青草的特殊气息。
  
  洛阳二月初就春耕了,晚一些的也在二月下旬,但雁门不同。
  
  时已四月,农人们才刚刚挥动沉重的铁锸,将板结的泥土翻开。
  
  锋刃过处,黑褐色的土块带着春暖花开后的湿润,被撬起、翻转、敲碎,露出底下更为深沉的沃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