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三十七章 体会

第三十七章 体会

第三十七章 体会 (第2/2页)

健牛拖着直辕犁,在农人低沉的吆喝声中奋力前行。
  
  铁犁破开大地,留下道道深沟。
  
  有人跟在犁后,把乌亮的粟种,仔细点入那湿润温暖的犁沟深处。
  
  村外洼地,一架简陋的翻车正吱呀作响。
  
  粗壮的木轮被水流推动,轮周斜绑的竹筒次第没入水中,盛满,又在高处翻转,将浑浊的河水倾入木槽。水流沿着田边疏浚过的沟渠,淙淙流进刚播下种子的田亩。
  
  几个赤膊的汉子守在渠口,黝黑的脊背在阳光下闪着油光,小心地用木锨疏导水流,让这来之不易的生命源泉均匀浸润干渴的土地。
  
  不远处的河滩上,几个村妇蹲在青石边捶打衣物,木杵击打湿布的闷响,混合着水声、风声、牛铃声,以及远处模糊的犬吠,构成这河岸四月最真切的声音。
  
  “其实往年春耕多在三月下旬,今年开春后太冷了,雨水几乎没有,故推迟了十余日,等到下了一场雨后才开始。”乡村土路上,太守袁恒(袁能之子)跟在邵瑾身后,小心翼翼地说道。
  
  邵瑾随意应了一声,然后指着远方春耕的场景,道:“我闻雁门府兵都要亲自下地耕种,可属实?”
  
  “是真的。”袁恒点头道:“雁门郡有大堡、恒山二龙骧府。土地虽足,却不如太原富庶。本乡府兵也较为淳朴,亲身下地忙农事的不少。殿下请看,那人身高体壮,一身腱子肉,身上还有伤疤,定然是府兵无疑。殿下再看那边,那几人就瘦弱多了,显然是部曲。”
  
  袁恒一边说,一边指着。
  
  邵瑾看了过去,微微颔首。
  
  确实,府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地方百姓富庶,府兵更富庶,有的地方天生就穷,府兵作为地方富户,其实也强不到哪去,只能说穷地方物价也甚廉,当地府兵若不采买外地货物,只在本地花钱,倒也能过得不错。
  
  另外,如果能够出征获胜,缴获大量战利品回到穷乡僻壤,甚至能奢侈度日很久。
  
  之前讨伐李成时,并州府兵就大举出动,缴获甚多,一度让地方上物价腾贵,此便是明证。
  
  基于这种认知,邵瑾开始认真思考父亲的有些举措。
  
  前番征辽之后,他给左右骁骑卫、左右飞龙卫将士普赐一马,此并非无因。盖因这四卫军士出征需要用到马匹,或做战马,或做乘马,或做驮马,总之是要的。
  
  战事结束之后,肯定会有损失,所以他将缴获的马匹拿出来了相当一部分,一口气赏出去了近三万匹。
  
  你的马损失了,那正好补上。没损失,就当加赏了。
  
  这其实就是在小心翼翼地维持这四卫府兵的战斗力,不让他们因为穷困而怨声载道。
  
  但左右羽林卫、左右金吾卫等部就没这等好事了,仅有财帛、粮食赏赐罢了。
  
  这便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不能谈到府兵就认为他们是一样的,事实上大不相同,无论是战斗力、财富、生活习惯还是忠心,其实都有差异。
  
  今后制定各项有关府兵的国策时,当注意这一点。
  
  “右龙虎卫将士颇为不易。”想通之后,邵瑾慨叹道。
  
  他想了想后,当场唤来中舍人袁耽。
  
  “殿下。”袁耽长身玉立,器宇轩昂,说话的声音中正平和,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挑不出毛病,真正的士人风范。
  
  邵瑾以前很欣赏这种风度,认为大臣就该如此,现在还是很欣赏,却没以前那么热衷了,此刻只招手让他走近一些,低声道:“卿即刻手拟一疏,就说并州春旱,请普赐右金吾卫、右龙虎卫将士二匹绢帛。”
  
  “是。”袁耽没有问为什么,立刻去写了。
  
  不过三万八千余匹绢罢了,数目不小,但朝廷还给得起。
  
  陛下将太子派过来,应该早就料想到这些事了,这就是给太子施恩的机会啊。
  
  写奏疏的同时,不知道为何,他有些庆幸了起来。
  
  前晋、刘汉、大梁甚至拓跋鲜卑在并州反复拉锯,导致士族寥落,甚至鼎鼎大名的太原郭氏都没多少人丁、资财了,太原王氏更是沦落为无足轻重的土豪,而也正因为如此,并州没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士人与他们竞争。
  
  不然的话,就凭邵家父子对并州十一郡国(含凉城、马邑、云中、代四郡国)的重视,麻烦可不小。
  
  奏疏一挥而就,文采飞扬,字迹端庄,送上去后,邵瑾看得赞不绝口,很快便遣人快马带回洛阳。
  
  四月十六,队伍分批出雁门关,进入了马邑境内。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