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龟币 (第1/2页)
年前最后几天,朔方及草原胡部首领齐齐入勤,献上了不少礼物。
北路军其实没抢到太多东西。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穷,部落里值钱的也就一些从过路商人手里收的孝敬罢了,多为异域奇物,如何变现是个问题。
况且走草原的商人并不太多,这年头最热门的路线还是疏勒、于、鄯善(楼兰)这条道。
所以,他们抢的大多是牲畜,另有部分绢帛、金银,这些都自己收下了,不好变现的艺术品、工艺品之类就拿来送礼。
邵勋不以为意,回赐他们绢帛、香料、蔗糖。
打仗最勇猛的拓跋部更是得到了高句丽送来的昆布作为赏赐,并荫拓跋克辅之子拓跋奉天为正八品桑梓苑丞。
赏赐一下,众胡咸服。
打仗勇猛、有功,就有赏赐,就有官做,那么下一次自己也可试一试。
只要今上还在,断不会错的。
送走这一批人后,邵勋又召见了高句丽王弟高武,并让周氏、于氏婆媳与其相见。
高武这厮几乎快成「出差达人」了,一年到头没别的事,就是跑来中原索回其母。
太子邵瑾曾经私下里劝谏,将周氏放还,于氏留下倒没什么,但被部勋拒绝了。
太子也不敢再劝。
父亲不是从祖辈那里继承来的江山,而是自己打下来的,惹恼了他,他真的敢做一些事情。
于是乎,高武只能扫兴离开。
邵勋真正花时间见的是赵王府文学李兆。此人乃灵洲令李从弟,出身江夏李氏,之前一直长安,这次奉命入觐,带来了十五枚银币。
邵勋暗道一声臭小子,这才儿个月,就把银币弄出来,看样子大半心思在搞经济上面。
「此为新币五种样式,各铸三枚,请陛下一观。」李兆将十五枚银币恭敬献上,说道。
邵勋让人把五色银币铺在案儿上,仔细看看。
银币制作工艺是一样的,有点粗糙,也不是很圆,便是混入了其他金属,比如铜、锡,作用也很有限。
邵勋拿在手里掂了掂,重量在五六克的样子,其实很小。
如果在中原,这枚银币大概能值大几百钱、上千钱的样子,但西域远远值不了那么多,当地的银和铜都比中原便宜,但银便宜得更多。
这就是不同区域贵金属比价不同了,存在套利空间。
但别说中古时代了,便是一千年后,这种套利空间依然存在,并不妨碍很多国家铸造法币,也没对各国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
其一是政府打击,其二是成本问题,其三是一般人没那个能量套利,只有荷兰东印度公司这种大型殖民贸易集团,通过海运的形式,大批量运输才能牟取暴利一一事实上人家在日本套取的铜拉回去也不是铸市的,而是给参加三十年战争的各方铸造大炮,盖因彼时只有英格兰喜欢铸造铁炮,其他国家更喜欢用铜合金铸造火炮。
拿高昌的银到中原来套购铜,不走量赚头不大,走量的话面临陆路运输的成本问题,同时路上也有查扣风险,真不是一般人能搞的。
当然,套购行为肯定会存在,甚至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比如西域胡商用白银在中原换成铜钱,然后到西域再换回银,但这都是做生意之余顺手为之,并非刻意这么做,赚头也不大,完全可以接受。
邵勋最后圈定了两种,其一有很抽象的天山图案,其二是Q版乌龟,样式都很雷人。
他仔细比较了下后,最后点了点龟币,道:「便这一种了,其余四种皆销毁弃用。」
「遵命。」李兆应道。
天子之意,并非只销毁面前的这些银币,而是连高昌做的铸币版子都一并销毁。从今往后,高昌就要开始自铸龟币了。
「龙币、龟币及铜钱,皆为大梁朝官制钱币,朕谓之‘法币’。」邵勋说道:「譬如那龙币,重四两。四两龙币是法币,可以通行全国,四两重的朱提银并非法币,不可用来缴税,不可拿来货殖等等。」
「诚然,朕这么说,很多人不以为然。两个商家买卖,一家拿出成块的银砖,另一家多半会认。但你们要知道,法币是法币,白银是白银,不可一概而论。这个道理,就连波斯人,粟特人,贵霜人,大秦人都明白,你们不要不以为然。」
邵勋说了一通后,问道:「高昌收到那批存银了吧?
1
「龟兹矿坑存银,有六千七百四十两,已然收到。」李兆答道。
「够高昌用了。」邵勋大手一挥,道:「可全数铸成银币,存铜铸成铜钱,
小心往外出,别一下子弄得物价腾贵,百姓怨声载道。」
「殿下说一一」李兆看了邵勋一眼,道:「令百姓以旧钱换新钱,便不会有大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