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晋末长剑 > 第六十七章 龟币

第六十七章 龟币

第六十七章 龟币 (第2/2页)

邵勋唔了一声,道:「怕是换不完。」
  
  他曾经仔细思考过一个社会需要多少货币。
  
  此时他不清楚,但后世16、17世纪英国人有过调查统计,答案是当时需要全社会财富的六分之一。
  
  另外,当时英国佬还有个结论:货币流通越快,需要的货币数量越少,货币流通越慢,需要的数量就越多,当商业活跃度降到最低时,便需要政府不断注入新货币,以维持社会经济不崩溃。
  
  如今是古代农业社会,老百姓习惯以物易物,但也有日渐兴盛的商业行为,
  
  具体需要多少货币,邵勋弄不清楚,这也不是现有条件下能搞得清楚的事情。
  
  不过多年来他注意观察洛汴粮价,斗米最贱时十余钱,贵时数十钱、一百钱,这既有粮食供给原因,也有货币原因。
  
  这个振幅其实不算大了。
  
  唐高宗时期,有一年大丰收,斗米降至三钱,而那一年还爆发了钱荒。这种极端价格显然是不正常的,但满朝文武却上表章恭贺,以为盛世,理由便是一斗米的价钱从来没这么便宜过。
  
  这或许有道理,因为粮食确实丰收了,但以前也有丰收,可没便宜到这种程度。
  
  以物易物的农业社会,老百姓并不是一点不用铜钱。事实上唐代租庸调之外是有一部分现金税收的,而且去集市买东西,不可能次次以物易物,布匹绢帛也不是每个人都收,总体算下来,一户百姓每年现金支出二百余文总是有的。
  
  斗米三钱,其实就是严重的通货紧缩,对经济的伤害很大,至少农民是亏了。
  
  这和明朝张居正改革后的北方一样,市面上货币供给严重匮乏,通货紧缩严重,而老百姓还得想办法筹集白银交税,属实被坑惨了。
  
  大梁朝粮价振幅相对较小,邵勋想了想,虚拟货币(龙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出了大量铜钱,而它们以前是被商人占用的。
  
  高昌具体需要多少货币,这就要念柳自己去摸索了。
  
  不出意外的话,高昌国应该会逐年通货膨胀,但如果念柳多派人手,严厉打击用银盘、银瓶、银碗之类交易的现象,一步步强化法市地位的话,还是能稍稍抑制一些的。
  
  说白了,法币是政府调控的工具。
  
  理论上来说,哪怕外界一夜之间输入高昌百万两白银,只要没铸成法币投入市场,那这百万两白银就不是货币,对物价造不成大的影响一一当然,也只是理论上而言,实际上就要看你的手段了。
  
  简而言之,没有法币,就没有经济主权,你的「中央银行」就不掌控在自己手里。
  
  想到这里,邵勋让人取来纸笔,给念柳写信,谈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写完之后,让秘书郎王羲之誉抄一份,收录存档。
  
  他和念柳在金融、经济方面的书信往来,都会存档收录,多了以后,可整理为书籍。后人若有兴趣,大可取档阅览。
  
  「将这封信带给念柳。」邵勋说道:「明年正月中,朕会下旨,封建高昌,
  
  辖高昌、伊吾二郡,兼督车师后国。」
  
  「敢问陛下,伊吾郡治何处,辖几县?」李兆收下信后,问道。
  
  「念柳不是在伊吾、柔远、安民三成安置了两千世兵吗?」邵勋说道:「三成皆升为县,治伊吾,并高昌四县,一体封给我儿。车师后国境内的金满、蒲类二镇,各置一千兵,自中原招募,待稳定之后,再升格为县。」
  
  「臣知矣。」李兆心下暗喜。
  
  看天子这意思,早晚罢废车师后国,变成高昌国辖下的一个郡。如此一来,
  
  高昌国当有五万余人,当世兵们纷纷成家,官员再搬迁一部分家人过去之后,兴许能有六七万户口。
  
  在西域,这不是什么小国了,至少比焉耆强,和于阗差不多,好生经营一番的话,他们的子孙后代也能过得更好。
  
  示意李兆退下后,邵勋坐了一会,然后来到了一墙之隔的偏殿内。
  
  裴灵雁正在写写画画,见邵勋进来了,道:「累吗?」
  
  邵勋坐到她身旁,道:「做事哪能嫌累?」
  
  「何时回洛阳?」
  
  「还得等等。」邵勋说道:「我已令银枪左营西调。明年开春后,府兵诸部还会抽调万人西行,还得转运一些粮草。我不在此坐镇,事情便不会那么顺利。」
  
  「别累着了。」
  
  「过年了,便是想累也累不起来。」邵勋说道:「正旦过后就重上骊山,继续当那荒淫无道的昏君。」
  
  裴灵雁用略带责备的目光看了邵勋一眼。
  
  邵勋哈哈一笑,陪看坐了一会后,又回到了正殿,给太子写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