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新霸主登基,东亚银行正式加冕香江第一大银行! (第1/2页)
十分钟的时间在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迅速流逝,会议室里的高层们交头接耳,权衡利弊。
渣打银行的高层们,大多代表着各股东背后的利益诉求。
正因如此,每一位高层,实质上都代表着某个大势力的意志倾向。
十分钟后,德里克·巴伯勋爵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视全场,开口说道:“时间到,现在开始投票。”
高层们纷纷举起手,表达自己的决定。
有的直接支持德里克·巴伯勋爵的提议,认为这是目前最可行的解决方案;
有的则面露犹豫,但最终还是跟随大多数人的意见举起了手。
经过统计,大部分高层同意德里克·巴伯勋爵的方案,即让东亚银行在四个条件中选择两个作为合作的基础。
德里克·巴伯勋爵微微点头,心中稍感宽慰:“好,既然大家达成了共识,那就按照这个方案去和东亚银行沟通协商,我们要尽快推进此事,不能让机会从手中溜走。”
对渣打银行而言,拖延了两三天时间,已经是在浪费时间了。
很快,渣打银行总部的决定,便传达到了远在香江的渣打银行香江分行大班布朗的手中。
……
7月26号,早上。
林浩然一觉睡到自然醒。
看了看床头柜的闹钟,已经上午八点半了。
他双手伸了个懒腰,这才起身。
刷牙洗脸后,佣人已经为他准备好了早餐和报纸。
林浩然首先拿起《东方日报》,目光瞬间被报纸上一条极为显眼的头条内容吸引。
“新霸主登基,东亚银行正式加冕香江第一大银行!”
详细内容里,寰宇调研公司发布的金融行业报告跃然纸上。
该报告凭借详实的数据、鞭辟入里的分析,从多个维度精准剖析并预测了东亚银行与汇沣银行当下的市场份额格局。
而在这条头条新闻下方,还刊载着多篇文章,都是依据寰宇调研公司发布的金融行业报告数据,展开深度剖析与拓展探讨。
“资金规模首破千亿港元大关,东亚银行强势开启华资银行霸主新纪元!”
“市场占有率飙升至44%,东亚银行以雷霆之势碾压汇沣银行,香江金融格局迎来深度重塑!”
“双霸主格局仅维系数日,东亚银行便再度发力,将汇沣银行远远甩在身后!”
林浩然快速扫视着报纸上的内容,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笑意。
不出意外,东亚银行登顶香江第一大银行之位,必将在香江各地掀起惊涛骇浪。
新霸主上位,老霸主自然就只能从高位上滚下来。
他放下报纸,简单用过早餐后,便坐车前往康乐大厦。
这段时间,因为东亚银行的事情,他反而比较少去康乐大厦那边,白天基本都是待在东亚银行总部。
一路上,车窗外街边的报摊上,《东方日报》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不少行人驻足购买,街头巷尾也隐隐传来人们关于东亚银行成为新霸主的议论声。
正如他所想的那样,此刻,整个香江都因为此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金融热议浪潮之中。
由于是独家报道,《东方日报》的报纸在今天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狂购潮。
尽管崔子龙早有预判,深知此事必会掀起热潮,特意嘱咐印刷厂足足印了五十万份报纸。
可没想到,不到中午时分,各报摊就纷纷传来消息,报纸早已销售一空。
不少报摊老板见状,赶忙紧急加订,生怕错过这波赚钱的好时机。
印刷厂那边也忙得不可开交,机器轰鸣,工人们加班加点紧急加印,以满足市场需求。
这可是一次有望突破报纸销售记录的机会,自然不可卖完就算了。
由此可见,对于东亚银行荣登香江第一大银行之位,香江市民们关注热情之高涨,简直超乎想象。
而香江的其他主流媒体老板或负责人,此刻心情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复杂至极。
他们眼睁睁瞧着《东方日报》凭借这一独家报道,赚得钵满盆盈,声誉与销量齐飞,心里满是懊悔与不甘。
要是继续对汇沣银行相关事宜避而不谈,岂不是眼睁睁看着《东方日报》日日独占流量鳌头,将读者和广告商都吸引过去?
思及此处,许多主流媒体的总编或老板不再犹豫,大手一挥,果断派出自家团队、狗仔队倾巢而出。
他们四处奔走,想尽办法挖掘与汇沣银行、东亚银行相关的热点新闻内幕,试图在这场新闻盛宴中分得一杯羹,挽回一些失去的颜面和市场。
至于给汇沣银行面子?
如今汇沣银行都不再是那个他们惹不起的霸主,既然如此,还何必再顾忌往日情面?
只要能挖到猛料,吸引大众眼球,提升自家媒体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提高广告费,哪还管得了那么多。
一时间,香江的街头巷尾、金融机构内外,都活跃着这些主流媒体团队和狗仔队的身影。
他们伪装成各种身份,混入各类金融聚会、商务洽谈场所,竖起耳朵,瞪大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成为新闻线索的细节。
有的狗仔队守在汇沣银行总部大楼外,盯着每一个进出的人,试图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行中捕捉到一丝关于银行现状的蛛丝马迹;
有的则混入东亚银行的客户群体中,旁敲侧击地打听他们对东亚银行成为第一大银行的看法,以及未来是否会加大与东亚银行的合作。
汇沣银行总部大楼,沈弼的办公室内。
沈弼死死盯着手中的报纸,怒火在胸腔中熊熊燃烧,额头青筋都隐隐暴起。
《东方日报》这篇报道,简直是把汇沣银行架在火上炙烤!
原本,汇沣银行打算低调行事,逐步寻求资金支持、收缩贷款、投资业务,想方设法让外面的资金缓缓回流,如此一来,或许还能安然度过这场危机。
市场份额减少些又何妨,只要能稳住根基,他们依旧是金融界的巨头之一。
可如今,《东方日报》的报道却让汇沣银行再度成为舆论焦点,热度居高不下,成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沈弼只觉一股热血直冲脑门,愤怒得几乎失去理智。
“沈弼先生,楼下来了好多记者,都嚷嚷着要采访您!”秘书小心翼翼地敲门进来,轻声汇报,眼神中满是担忧。
“不见!谁都不见!把他们统统赶出去!”沈弼气得双手猛地一挥,将办公桌上的文件扫落一地,纸张在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如同他此刻烦乱的心绪。
华人行,长江实业总部,董事长办公室。
李加诚的目光紧紧锁在报纸上那醒目的头条报道上,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内心的焦虑如潮水般不断翻涌。
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这两大商业巨擘,早已和汇沣银行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公司的资金流动,就像一条条血管,全都依赖着汇沣银行这颗“心脏”来维持运转。
作为香江商界呼风唤雨的顶级大佬,再加上作为汇沣银行董事会成员,李加诚所掌握的信息,自然远非普通市民可比。
正因如此,他比谁都清楚,如今的汇沣银行,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巨轮,危机四伏。
一边,是多年合作、不得不支持的盟友;
另一边,却是随时可能崩盘,将他也拖入深渊的定时炸弹。
这让李加诚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
他心里非常清楚,要是继续和汇沣银行深度绑定,一旦汇沣银行资金链断裂,那长江实业和和记黄埔多年来的商业布局和心血积累,极有可能瞬间化为乌有,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可要是单方面毁约,试图将资金转移,汇沣银行又怎会轻易答应?
而且,就目前汇沣银行那紧绷的资金链状况,即便他想转移资金,也未必能顺利抽调出足够的数额。
毕竟,每一笔大额资金的流动,都可能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连锁反应。
“哎!”办公室里,只剩下李加诚这一声长长的、充满无奈与忧虑的叹息,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一旦汇沣银行真的倒下,对他的影响,必定会非常巨大。
太古洋行总部大楼,大班办公室。
施约克看着手中的报纸,同样眉头紧皱。
太古洋行虽然不至于将资金都放在汇沣银行那边,可汇沣银行的资金,却是占据最多的。
而且,太古洋行与汇沣银行在多个大型项目上有着深度合作,从航运融资到地产开发,资金往来错综复杂。
施约克深知,汇沣银行若崩盘,太古洋行在这些项目上的投入很可能血本无归,甚至会影响到太古洋行整体的资金链和业务布局。
“这汇沣银行,怎么就突然成了这副模样。”施约克喃喃自语,将报纸重重地拍在办公桌上。
汇沣银行居然只剩下31.5%左右的市场份额,巅峰时期,可是高达六成啊!
这代表着,汇沣银行在这两个月以来,居然失去了足足一半的市场份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