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汉天子至,勿动,动则死矣 (第1/2页)
西城。
汉军之围已成,而申仪犹据城未降。
或许是在等天子亲至,又或许是先兵后礼,围而后往,赵云、高翔二将这几日并未遣使往说,而申仪也未遣使来投。
“陛下,臣光愿往说之。”中军大帐内,大司农孟光主动请缨,欲往说降申仪。
孟光其人出身洛阳,乃是后汉太尉孟郁族子。
尝问太子舍人郤正:太子情性何如,爱憎何物,所习读者何书。
郤正答曰:太子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至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
孟光对此答不满:郤君所言者,大家小户皆可如此,吾今所问,欲知太子权略何如。
郤正谨慎以答: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不得妄有施为,且智谋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不可预设妄断也。
孟光仍然不满,道:
『今天下未定,智谋为先。』
『智谋虽说天生,却也可凭后天之力强致。』
『储君读书,不可效我等博览群书以待访问。』
『傅士博闻强识,探策讲试,不过求爵而已。』
『储君读书,当务其急者。』
也就是劝阿斗不要读什么四书五经,当读史书,商君书,兵书,习御人治国之术。
至天子北伐亲征,大获全胜,他总算认可了当年郤正所言非虚,智谋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不可预设妄断。
在长安见到天子之后,他先是自陈己过,而后也不惧跋涉奔波,向天子请命追随,说自己虽然已经一把老骨头了,但仍提得动剑杀得了人,愿为国家效命。
刘禅见其虽老仍壮,又闻其性情刚烈,心直口快,大为群臣所恶,便将他带在了身边。
“卿将以何说之?”刘禅问道。
孟光敛衣离席,略一抱拳,道:
“大军既已围城,自当以剑说之。”
刘禅闻言一笑,问:“若其不降?”
孟光不假思索:“若此,臣请为陛下杀之,则西城不战而克矣。”
此言落罢,刘禅微微一滞,旋即左右上首的赵云、高翔看去,只见两位身经百战的老将都为之诧异。
孟光昂然道:
“陛下,东三郡乃天下要害之地。
“一旦夺下之,北可直入南阳,威逼曹魏;
“南可兵临荆州,钳制孙吴。
“今曹魏、孙吴对峙襄樊,乃天赐大汉之良机,稍纵即逝。
“大汉实不能于西城再作迁延,将时间、粮草、将士性命,凭白耗费于此。
“经与吴虏一役,西城守卒已识大汉天威。
“若陛下亲将龙纛至西城伐之,则西城守卒必将震恐。
“臣往说之,其必服矣。
“若魏将申仪仍欲与大汉议围城百日而降之事。
“臣请杀之,其众必降。
“赵车骑、高征东再将申仪首级临上庸、房陵二郡,围其城,则克此二郡亦不为难。”
孟光慷慨陈词,说得头头是道。
而刘禅与座中诸将尽皆息声,自赵云、高翔以下,多有对孟光不屑一顾者。
说大话谁不会。
你一六旬老者,还能提剑杀人?
大汉文武虽未分流,汉人仍尚出将入相,但沙场征战之人与不谙兵事只知坐谈的公卿,从来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只是天子在此,诸将虽然不喜,却也不好多说什么无礼之言。
孟光能感受到阳群、阎芝诸将目光里的不善与不屑,却对这些目光不以为然,反而挺直了老腰,使自己显得愈发挺拔。
李球见此情状,终于冷哼一声站起身来:“大司农欲邀名而置陛下于不义乎!”
孟光闻此略一皱眉。
而阳群、阎芝、爨熊诸将皆面面相觑,片刻后才明白李球何意,紧跟着附和甚至斥骂了起来。
大意如此,你孟光大言炎炎,说什么要为大汉而斩申仪,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但你一老头,有什么本事斩申仪?
万一死在里面,天下人岂不谓陛下刻薄寡恩,故意让你这九卿之一的大司农去西城送死?
孟光仍旧不屑一顾,道:“申仪连吴人都不敢得罪,今大汉败吴于须臾之间,更降吴首恶,申仪哪里来的胆子,敢诛汉使?!”
言罢转向天子,道:
“陛下在此,臣不以为臣有性命之虞。
“之所以请斩申仪,亦不过是为防万一罢了。
“倘若不出意外,只须陛下龙纛亲至,申仪无有不降之理。”
阳群冷哼一声,顿时再骂:“孟光老匹夫,安敢僭越,屡次三番教陛下龙纛亲至?!”
诸将再次作色附和。
陛下怎么做当由陛下决定,怎能听你一尸位素餐的老虏指使?!
到时陛下凭天威降服了申仪,你孟光刚好借此搏得一智囊之名,其心当真可诛!
孟光丝毫不惧诸将之议,一一出言将诸将驳斥,不过片刻便凭一张臭嘴将诸将驳得面红耳赤,若非天子在此,不能带刀,性子火暴的阳群非提刀斫他不可。
由于刚刚胜吴一仗,又擒获步骘、诸葛瑾两名孙权心腹以及程咨、黄柄这几名江表虎臣子嗣,刘禅心情很是不错。
此刻见孟光舌战群将,也不为之恼怒,反倒觉得有点意思。
待脾气最为火爆,言语最为粗鄙的老将阳群似要冲上来殴那孟光三拳时,才出言制止:
“好了,吵吵嚷嚷像什么话?当这里是菜市不成?”
待众人安静下来,刘禅才将目光投于孟光,继续言道:
“昔日郦食其如大司农一般年逾六旬,亦如大司农一般,自告奋勇为高祖往说陈留。
“陈留令不降,郦食其乃夜入其室,斩其首级,而后逾城而走,陈留大震,高祖遂克陈留。
“今我大汉猛将锐卒携胜势进围西城,大司农有郦生之烈,申仪却未必有陈留令之刚。
“大司农有三寸不烂之舌,果真欲往说降,朕如何不许?
“至于所谓刻薄寡恩之言,朕不以为然。”
帐中诸将校,有不少人并不知道什么郦生,此刻听闻天子说那所谓郦生年逾六旬仍能斩人首级,更能逾城而走,再看向眼前这位身形并不羸弱的大司农时,不免侧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