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汉天子至,勿动,动则死矣 (第2/2页)
孟光遂领命出营,来到西城。
城上见汉使来,将一竹筐缒下。
孟光满嘴芬芳,厉声便将城上守军痛骂了一顿。
其后才说什么汉使岂可缒城而上,若有胆子尽管把他射死在城下,没有胆子,就打开城门,迎他进城。
申仪见汉军围城本就惴惴难安,此刻见汉使前来,还是嘴巴那么臭的汉使,一时更加疑惧。
不多时,城门开至一半。
孟光持节而立,睥睨不前。
申仪不得已,命人大开城门。
孟光这才持节进城,身后那扇城门在他两脚刚一踏入之时,便开始嘎吱作响,缓缓关上。
“汉使何来?”申仪率众迎上前来,疲惫悲戚的神色中,又透露着几分忐忑。
“给尔等开一生路。”孟光言罢大步前走,直往弃下申仪众人往城中而去。
申仪看着那老者宽大的背影,犹豫了片刻,与亲军督吩咐了几句后跟了上去。
“汉使应也知晓,魏国科律,城围百日援不至而降敌者,其族无连坐之罪。
“汉使此来…可是赵车骑愿给我西城两月时间?”申仪试探着问。
“哼!”孟光并不作答,冷哼一声后白了申仪一眼,最后撂下其人继续前行。
申仪眉头紧皱,他当了一辈子土皇帝,不曾想临了临了,竟要对这不知哪里来的老头低声下气,一时也是愤懑难言。
可眼看那眼高于顶的汉使越行越远,再想到城外如狼似虎的汉军,其人一边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一边疾步追了上去:
“汉使…赵车骑围城何意?难道真欲强攻我西城?”
“岂有汉使当道论事者?!”孟光停下脚步,以杖杵地,意味深长地看了申仪一眼。
须臾,再次举足而走。
申仪看着那汉使的背影,再次一滞,思索数息后招来亲卫:“驰马回府,命人准备牛酒筵席……”
吩咐完,申仪再追上前去,行至那持节而来的汉使身前为其引路。
汉使入得申仪豪宅,根本不顾什么主客之道,直接一屁股就坐到了申仪的虎皮主座之上。
但坐归坐,其人手中节杖却仍旧紧握不放,立得比他腰杆还直,冷着脸一言不发。
见那汉使如此无礼,随申仪回府的将校僚属们既恼且怒,不知当如何是好。
打又不敢打,杀更不敢杀。
申仪坐在左上首,看着汉使手中节杖,问道:“不知汉使贵姓,官居何职?”
孟光昂然道:
“雒阳孟氏,孝灵帝太尉孟郁族子,大汉大司农孟光孟孝裕是也,足下便是西城申仪?”
这不废话吗?申仪先是下意识地撇了撇嘴,复又赶忙收住表情,谦恭答曰:
“正是在下。
“久仰大司农大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孟光的自我介绍,就差没把祖宗十八代全都拉出来了,显然是个好虚名的浮夸之人。
而且据申仪所知,孔明相府尽掌蜀汉军国大事。
所谓九卿之一的大司农,不过是尸位素餐的虚衔而已。
至于什么雒阳孟氏,根本不是什么入流的大姓。
还有那所谓的太尉孟郁,更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大人物。
不过依靠其兄,中常侍孟贲那阉宦得以鸡犬升天的小人罢了。
而这孟光却自鸣得意。
想通这些,申仪已经对这叫作孟光的汉使小视了起来。
观察一番孟光神色,见器人仍然神色倨傲,对他刚刚拍的马屁没什么表示,才又道:
“汉使,先前…大汉镇东将军邓伯苗曾至魏兴…西城与申某一叙,今又以大司农持节而来,足可见大汉对西城之重视。
“申某属实惶恐,有归汉之心。
“但如申某前言,魏国科律,城围百日援不至而降敌者,其族无连坐之罪。
“吴军围城已两月有余,还有五十二日便足百日。
“还望汉使能回禀赵车骑,希望赵车骑能给申某、给城中将校官属一个机会。”
孟光有些愤怒地白了申仪一眼,对申仪之言不置可否。
少顷,申仪又道:
“大司农,仪窃以为,曹休与孙权对峙于襄樊,定无法再援西城。
“仪与城中将士已识大汉天威,皆有归汉降伏之心。
“只是…仪与诸将皆惜族人、质子性命。
“若大汉再给我等五十余日,必可兵不血刃而据有西城。
“我等降人亦必感激涕零!
“或解甲归田!
“或为大汉前驱,讨魏伐吴,无所不可。
“今大汉若挥师强攻,仪恐不能尽说将士归汉,刀兵一起,反伤将士性命,仪为大汉之不值。”
孟光持节起身,问:“不知座中何人有家属在魏为质?”
此言落罢,十几人站起身来。
孟光环顾众人,最后寻一最为健壮之人,持节走上前去。
就在所有人都莫名其妙,不知其欲何为之时,室中突然响起“铿锵”一声。
其人节杖如剑鞘一般拔开,在所有人猝不及防之际,其人手中突然出现一把三尺铁剑,将那最为健壮之人一剑封喉。
“好了,他非降汉,他家属质子不用连坐了。”
座中一时寂然。
就在此时,城外鼓声、喊杀声一时俱起大作。
众人无不惶恐。
申仪惊骇失色,拔腿便往城外跑去。
过不多时,一人奔来哭诉:
“将军……将军不好啦!”
“大汉天子龙纛骤至!汉军正在攻城!
“城西…城西守将潘茂已将城门大开…投降了!”
申仪闻此,摇摇欲坠。
……
襄樊。
五重楼船之上。
孙权远远看见潘璋、留赞二将,脸色已是惨白无比。
其人身侧,陆逊亦是神色惴惴,不能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