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杯酒西迁,引君入瓮 (第2/2页)
尤其是那些村野治保的旧部将,曾经在战场上与汉军厮杀,如今却发现自己毕生追求的武功、权谋,在中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毫无用武之地,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们倍感煎熬。
这种强烈的失落感,使得倭人们逐渐转化为不满和愤懑。
一些自恃有功,不过是伺机投诚的倭人豪族首领,开始联名上书,言辞恳切又带着几分试探,向皇帝刘盈请求“赐予一官半职,以效犬马之劳”,哪怕是最低级的官吏也好,至少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并非完全被排斥在体系之外。
然而,这些奏章如同石沉大海,刘盈压根不予理会,仿佛从未收到过。
此时,负责监国的代王刘恒,虽然身为天子兄弟,以仁厚谨慎著称,但原则性极强。
刘恒注意到了这些纷至沓来的请求,他并未请示远在倭地或巡狩四方的刘盈,直接以监国的名义,给了一个官方、正式且无可辩驳的回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汉选官用人,自有法度。今四海升平,欲入仕途者,无论出身贵贱,皆需通晓经义,通过科举考试,方得晋身之阶。”
“此乃公平之道,亦为国本所在。尔等既已内附,便为大汉子民,自当遵守汉法。若真有才学,何不与天下士子同场竞技?”
“若妄想不经考核,凭旧日资历便获官职,岂非僭越礼法,视朝廷**如无物?”
这番义正词严的答复,如同一盆冰水,浇灭了倭人豪族最后的幻想。
他们这才明白,刘盈所谓的“优待”,本质是“圈禁”;所谓的一视同仁,意味着他们连凭借特殊身份走捷径的机会都没有。
科举?
对于连汉字都认不全、儒家经典更是一窍不通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感觉遭到欺骗和羞辱的倭人豪族,绝望之下,开始走向极端。
既然无法融入主流,也无法获得权力,他们便试图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重建往日的权威。
其中几支被安置在同一县城附近的豪族,在几个原村野治保部将的串联下,暗中勾结了当地一个贪财且野心勃勃的县令。
他们利用带来的部分金银财宝,贿赂县令,许以重利。
县令利令智昏,与他们达成默契:豪族们利用其宗族力量,协助县令控制县内基层,压制可能的不服声音,并上缴“额外”的赋税。
作为回报,县令对豪族们在其聚居地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他们私设刑堂、无视汉律、甚至拥有小规模的私人武装。
很快,这个县城几乎成了“国中之国”。
汉朝的法令在此形同虚设,倭人豪族成了实际上的土皇帝,欺压原本的汉人百姓,强占田产,为所欲为。
他们幻想着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张势力,甚至天真地认为,天高皇帝远,只要打点好县令,就能长久地关起门来做他们的土霸王。
这种扭曲的反抗,是他们维护自尊的最后方式,也是走向毁灭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