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荀氏双骄 (第2/2页)
荀攸看着荀彧轻声道:“此书中图画,皆世间良法。攸以为,得天下者必右将军,与其针锋相对,不如随波而动,且右将军此刻正需我等相助。”
“……公达此心我明白,此书中良法我也看得出来。可是,公达,右将军或有破门第乱纲常之意啊……以民逼官,以贼逐侯,以黔首师法于书,以奴隶拔于高位……如今孔氏已破,我荀氏又会如何呢?”
荀彧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族内知此事后亦有分歧,慈明大人意助曹孟德,休若兄有意助袁公路……”
慈明是荀爽的字,荀爽兄弟八人,被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本人并不是长兄,但被誉为八龙之首,是荀彧的堂叔。
休若是荀衍,是荀彧的三哥,亲兄弟。
“那族父自己作何想呢?”
荀攸问起了荀彧本人的意见。
“……袁公路并无治才,必不长久。”
荀彧沉默了一会儿:“……我受慈明大人栽培提携,为宗门传继,不能使本宗跌落于尘,只能资于曹孟德。”
“曹孟德……族父,如今陈公台等人为私利而谋,诱使曹孟德养寇自重……”
荀攸理解族内分别投资的意思,看着荀彧笑了笑:“可曹孟德这样的人怎会甘心自己为贼,而观各家取利?眼下兖州各家与曹孟德相处如蜜饴,岂知它日是否相视如鸩?”
曹操那边的股权结构现在确实很不健康。
投资方的股份已经远远超过了创始人股份,整个兖州,没有任何一个郡是由曹操实控的。
大汉各个世家的逻辑可不是‘投奔’,而是投资,兖州世家的人名义上做了曹操手下的官,但实际上是股东,是派来监督资本运作的资方代表。
曹操真正属于自身的资产,实际上是将军府的军队,豫州沛国老家,之前在萧县周边安置流民的地盘,以及刚开设不久的几个本部军屯……都在豫州北部。
鲍信和张邈也只是合作企业,而且是资方控股的合作企业。
也就是说,曹操的资本都在武装力量上。
而人才、钱粮、各郡县管理、后勤、民事……除了曹、丁、夏侯三家的资源以外,其它所有根基和渠道都靠兖州世家支撑。
一旦曹操无法保障资方利益,世家们随时都会撤资,重新换个投资目标。
可现在,陈宫让曹操留着陈王刘宠养寇自重,这就是要逼曹操与刘备对抗,而各个世家却会趁机取利。
资方只在乎收益,他们会强行推动企业上市,以便快速从二级市场牟利,资方是不在乎创始人团队和产品的长期实际效益的。
毕竟创业团队多的是,这个倒了还有下一个。
曹操现在享受了短期的便利,是有点飘的,暂时还舍不得放弃这种便利。
但他真的甘心当炮灰吗?若是曹操被朝廷视为逆贼不得不与刘备对抗,而各个投资人却在自寻利益,这种情况曹操能忍吗?
刘备暂时没动曹操,是因为刘备知道这其中的逻辑,现在与曹操敌对只会两败俱伤。
荀攸当然也看得懂这些。
“我并无陈公台等人之意……我资曹孟德,是为长治。”
荀彧低声道:“右将军欲取策试之才,久不辟用显望,欲使官吏皆出其府,天下必起显庶之争。公达既要做右将军幕臣,那也是好事,无论谁胜谁负,皆可使荀氏得以存续。若将来右将军得取天下,便请公达营救宗门吧……”
“……族父不去见见右将军吗?”
荀攸轻轻点了点头,又问荀彧:“其实右将军并无尽断华族之意,只是将显望与黔首一以视之罢了。”
“不去了……若与黔首一以视之,又如何保固宗门呢?若我荀氏不能显望于世,宗族何存?祖宗之功以何而彰?先人数代经营乃有我等今日之贵,若一朝与黔首并列,族内谁能乐意?从古至今,何时黔首能保家业?”
荀彧摇头叹道:“右将军确实是当世之杰,可将来呢?我等士人欲与王共天下,而右将军却明显不愿与士人共治,如之奈何?”
“咚咚咚!”
此时,屋外传来了敲门声,刘备的声音也从外传来:“荀文若,我何时说过不愿与士人共治了?你都没见过我就在污蔑我……我不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