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没有援军! (第1/2页)
人们从历史中能找到什么?
除了考试的答案,便什么都不剩下了。
民国37年
阙汉骞率部在锦西发起进攻,部队久攻不下,前有罗奇等人的钳制,后有委员长电话微操,竟一时无法施展。
面对塔山的顽强防守,阙汉骞忽然想起了那年在安南作战时,山下奉文给他的惊喜。
那便是绕开重兵防守地域,用机动兵团快速穿插绕过敌方阵地,提前完成迂回支援任务。
但令他绝望的是,他的计划被钦差大臣罗奇否决。
部队强攻不下后,阙汉骞于绝望之际命令士兵往港口运送物资,并强行打开后勤仓库,抢走大量物资登船逃跑。
至于曾经的老上级廖耀湘兵团,那便不是他考虑的事情了。
当年,人们总说沈复兴拴着阙汉骞都能打胜仗,可他现在拴着的可不是自己的狗,那是委员长的。
能赢才怪!——
安南12月的天气白天凉爽,但夜间的寒风吹来,还是让人有些发颤。
阙汉骞骑着马,行走在后撤的队伍中,天空的明月缓缓升起,为他们点亮回家的道路。
“再行军半个时辰就休息!”
杨中藩看了眼时间与地图,将命令下达到每个连队。
“当时就应该守兴安、南定与东兴一线,这都怪我!”阙汉骞拍着大腿懊悔。
“师长,别这样,廖军长的电报你也看到了,东线的退路已经断了,他命我们向北撤离,有部队会来接应!”杨中藩安慰道。
阙汉骞摇头,声音略显沮丧:“下午小鬼子一阵追击,600多弟兄没了,守宁平一个月,205师才牺牲1000多人,这一仗就没了600我怕,等不到援军啊。”
杨中藩也开始沉默,如今队伍里不过3000余人,长安山地的一团全员坚守阵地,给师部送来了遗书。
“吾等抱定牺牲之决心,必会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掩护大部队离开。”
没什么慷慨陈词,没什么感天动地,只有简单的一句话:
我死了,你们要好好活着。
那个受土木系影响最大的阙汉骞此时有些动摇,曾经的那个自己到底去哪里了?
这双手,是打仗的,还是写字的?
都说投笔从戎,可握着笔,如何从戎?
骑在马上的阙汉骞垂丧着头,似乎已经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了。
杨中藩见状微微叹气,他觉得这不怪阙汉骞,也不怪他们205师。
宁平阻击战,他们一个新成立的师,不过6000余人,对阵日寇2个师团几支部队的轮番进攻一个多月。
这战绩,就算把官司打到委员长案几上,他都要跳起来喊两声:“有本事,你们来?”
但这大好形势,却一战即溃。
若不是一团与二团一部死命阻击,怕是这3000多人都撤不出来。
留在东兴与兴安的那2个营,如今也怕是凶多吉少了。
“报告!河内急电!”
通信兵匆忙跑来,将一封电报交给杨中藩,后者刚打开电报就有些吃惊:“进攻?”
“什么?”阙汉骞闻言拿过电报一看:“命你部即刻转向,进攻兴安?”
杨中藩有些着急:“去,确认一下,这道命令来自军部还是”
言下之意,是不是沈复兴挟私报复。
毕竟他们在土木系,这种事情见多了。
但被阙汉骞伸手拦住:“来之前,霍军长与我有一番交谈,说.沈复兴在抗日这件事情上,从无二心。”
杨中藩还是不信:“师长,知人知面不知心啊,陈长官表面上难道.”
“闭嘴!我意已决,全军改道,向兴安进发!”阙汉骞眼中有不一样的光芒闪过。
但杨中藩的此举,还是被老王猜到了。
“如果阙汉骞不配合夹击,兴安,而是直接穿过丛林跑回河内怎么办?”
沈复兴还没回答,廖耀湘却先替他回答了:“在组建第205师的时候,我与李希烈就考虑过空降师长的事情,放心,205师有不少第7师过去的基层军官,还有19个姓沈的,放心吧。”
互相不信任的问题,其实从淞沪就开始了,只不过到现在愈演愈烈罢了。
沈复兴与白大爷已经开始南下,为今之计,就是尽快打通与阙汉骞部的联系,坚守兴安,守护河内。
消息也同样传回了昆明行营,土木系的阙汉骞丢了宁平、兴安、东兴,被日寇包围。
这时候,委员长的迷之操作带来的危害就显现出来。
滇系军阀龙云是行营主任,土木系二把手罗卓英暂领总参谋长一职,而作战指令的制定是委员长心腹林蔚,下辖的关麟征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