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情后续 以及各方反应!

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情后续 以及各方反应!

第二百六十七章 求情后续 以及各方反应! (第1/2页)

熙丰四年,八月初三。
  
  午日高悬,蝉鸣正烈。
  
  中书省,政事堂。
  
  自上而下,左右立椅,六位内阁大学士一一肃坐。
  
  主位,文书轻置,江昭拾起其中一道,作沉吟状。
  
  其余五位内阁大学士,齐齐注目过去。
  
  自六月至八月,江昭、韩绛、唐介、张方平、元绛、余靖六位大学士,已是共事议政约莫五六十次。
  
  一些较为常规的议政方式,几位内阁新成员都已是相当熟悉。
  
  简而言之,就是以大相公为主导,以内阁大学士为主体。
  
  大相公不能视内阁大学士为佐官,内阁大学士也不能视大相公为同秩。
  
  大相公布政,内阁大学士积极参与即可。
  
  “近日,有三道文书较为重要。”
  
  江昭沉吟着,注视下去:“其一,大内建筑的修缮问题。”
  
  就在前几日,江昭遭人刺杀。
  
  为了向将门勋贵施压,关于诛三族亦或是九族,官家选择了含糊不清,君臣二人一副郑重商议的样子,单独到御书房叙话了许久。
  
  其中,就说起了皇宫的修缮问题。
  
  朱砂糊墙、铅汞铺地、香料遍天,都是一等一的危害,必须得尽快解决。
  
  毕竟,总不能让皇帝躲着一些建筑走吧?
  
  江昭平和道:“自熙丰二年始,二年、三年,连着两年都是赋税盈余的状况。熙丰二年盈余约三千万贯、熙丰三年盈余约四千万贯。”
  
  “连着两年赋税盈余,也即意味着关于财政税收的变法政令有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就此不必再为财政赤字担忧。”
  
  “难得有了财政盈余,不巧大内臭气熏天,一些粉砂的墙皮蜕脱严重,官家却是有意动一动土。”
  
  动一动土?
  
  几位内阁大学士,皆是眯着眼睛考量起来。
  
  文渊阁大学士元绛扶椅垂手,谨慎问道:“不知官家具体是要简单的修缮,还是要扩建皇宫?”
  
  动一动土,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是宫内修缮,一种是向外修缮,也就是扩建。
  
  修缮大内,根据修缮力度的大小不同,其中耗费的差距可是相当之大。
  
  若是简单的修缮一些墙皮,掩盖一些臭味,估摸着一二十万贯钱就足矣。
  
  若是涉及一部分殿宇的兴修,估摸着得百万贯起步。
  
  若是大肆兴修殿宇,并动一动皇宫的土壤,起步就是千万贯以上。
  
  若是涉及向外扩建,扩大皇宫范围的话.上不封顶!
  
  甚至,就算是耗费上亿贯钱,都毫不令人意外。
  
  这主要是扩大皇宫范围涉及一大难题——拆迁!
  
  京城大,不易居。
  
  作为政治中心,京畿的的房价注定相当之贵。
  
  就目前的市场价而言,一些偏外城门的房子,大概是三四百贯钱左右。
  
  这种三四百贯钱就可买断的房子,基本上就丈许长、丈许广,相对来说较为“简陋”。
  
  要是大一点,基本上就是到了上千贯钱。
  
  甫入内城门,就渐渐有了一些“豪宅”。
  
  这种“豪宅”,便宜的万贯起步,贵一些的都能奔十万贯钱。
  
  特别是赫赫有名的“汴京五街”的府邸,市场价都是奔十万贯钱以上。
  
  当然,这说的是像模像样的“府邸”,而非丈许大小的房子。
  
  也因此,要是真拆迁起来,起码得备好耗费上亿贯钱的准备!
  
  这种量级的钱财,即便是内阁大学士也不得不为之谨慎起来。
  
  “不扩建,仅是动一动皇宫的土。”
  
  江昭平静解释道:“大内不乏水银、铅汞,官家性子不喜。凡有水银、铅汞铺陈的建筑,都得翻一翻土,从地下就解决水银、铅汞的问题。”
  
  “至于一些没有水银、铅汞的建筑,暂时不必修缮。”
  
  “这样啊!”元绛点着头,松了口气。
  
  简单的动一动皇宫的土,耗费并没有象征中的大。
  
  往高了估计,估摸着也就两三千万贯钱。
  
  这主要是大周皇宫不大的缘故。
  
  以大周目前的国库储备,但凡不涉及扩建皇宫,那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元某无异议。”元绛表态道。
  
  从某种程度上讲,修缮皇宫属于是让官家体验一下变法的成果,有助于坚定官家的变法态度,维持变法的推行。
  
  “官家要修缮,自有其修缮之理。”资政殿大学士张方平点头。
  
  “韩某没意见。”
  
  “可。”
  
  “余某亦然。”
  
  集贤殿大学士韩绛、文华殿大学士唐介、东阁大学士余靖,三人相继点头。
  
  这种涉及大幅度花钱的项目,官家肯定跟大相公通过气。
  
  既然大相公无异议,那便是君相意见一致,没必要阻挠。
  
  “既是如此,就让户部、工部和大内的人核算造价。”
  
  江昭拾过文书,徐徐道:“届时,若是核算的造价耗费有异议,再议一次即可。”
  
  “文书其二,为占城国与交趾战事问题。”
  
  江昭面有复杂,向下传了文书,没有继续说话。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互传着阅览。
  
  元绛注意到了江昭的表情,不禁疑道:“官家要战?”
  
  话音一落,元绛就意识到了不对劲。
  
  以大相公的性子,就算是大周、交趾二国要交战,也不至于如此姿态吧?
  
  果然!
  
  江昭摇了摇头,略有复杂的叹道:“官家.要战!”
  
  一样的话,不一样的语气,含义自然也大不一样。
  
  元绛一惊,疑道:“官家要御驾亲征?”
  
  其余几人,齐齐一震,望了过去。
  
  “嗯。”
  
  江昭淡淡点头。
  
  赵策英,要亲征!
  
  按赵策英的话说,他有两个理由入边亲征:
  
  一、交趾较辽国要差上不少,恰好可以让他“练练级”。
  
  毕竟,他日后肯定是得“北伐”辽国,必须得适应一下军旅生活。
  
  二、有江大相公兜底。
  
  若边疆局势实在不利,官家久久难以大胜,那就让江大相公入边收拾残局!
  
  这能怎么办呢?
  
  江大相公自是唯有答应。
  
  “大相公可有相劝?”元绛面色郑重的问道。
  
  御驾亲征,这事可一点也不能儿戏。
  
  西夏李谅祚的惨状,实在是让人不得不心生顾忌。
  
  正所谓兵者,凶也。
  
  即便大周国力远胜于交趾,却也万万不能疏忽大意,以免阴沟翻船。
  
  “劝了,官家心意已决。”
  
  江昭摇了摇头,淡淡道:“让兵部的人,以十万人征战半年的粮草量,征调粮草吧。”
  
  “如今,已是八月初,不久气温就会降下来,真要是出兵,估计得是来年。”
  
  几位内阁大学士,相继点头。
  
  “其三,军改推行……”
  
  ……
  
  枢密院,枢堂。
  
  “军改推行问题!”
  
  主位,江昭拾着文书,向下传去。
  
  富宁侯、梁国公、忠敬侯,三人传着,相继观阅。
  
  “一则,要让御史清查军中士卒人数。”
  
  “二则,也就是枢密院和兵部的权柄划分问题。”
  
  士卒清查,主要是厘清士卒人数。
  
  权柄划分,主要是破去了“更戍法”,让武将有了真正的练兵权,可长期练兵。
  
  当然,为了限制武将,军饷的发放权、升降权、赏罚权归兵部。
  
  江昭向下望去,淡淡问道:“可有异议?”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自有其独特的强势风范,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
  
  富宁侯、梁国公、忠敬侯三人相视一眼,连连点头。
  
  “军改推行,实为良策。”
  
  “大相公之政,布局深远,合该推行。”
  
  “军改好啊!石某举双手赞成!”
  
  七月三十,大相公遇刺,官家震怒。
  
  八月初一,宫中传出诛连九族的消息。
  
  自八月初二起,顾廷烨、王韶、张鼎三人就一起于御书房外下拜求见。
  
  然而,截止目前——八月初三,跪了一日一夜有余,三人都还未曾得到任何召见的迹象,唯有继续下跪。
  
  君权和相权的打压,实在是太过骇人。
  
  即便三位枢密副使都是正二品的武勋,却也半点不敢反对。
  
  甚至于,三人都生怕答应得太慢,徒劳惹得大相公不满,强权打压更甚。
  
  “好!”
  
  江昭满意点头。
  
  这不就对了嘛!
  
  为何就非得搞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又是坚决反对,又是刺杀的?
  
  这下敲打一波,总算是老实了吧?
  
  ……
  
  日落西山,余晖尽染。
  
  御书房,长廊。
  
  百十勋贵,齐聚于此。
  
  不时有人注目于御书房的正门,眼中不乏期许与担忧。
  
  就在刚才,顾廷烨、王韶、张鼎三人皆是得到了官家的召见。
  
  究竟是生是死,就在此一举!
  
  就连几位枢密副使,也不免频频注目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