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32章 内阁

第32章 内阁

第32章 内阁 (第1/2页)

君臣间的谈话有了一个极好的开端,朱瞻基认为这是一场有效的谈话,在这种氛围中,他更容易接受建议。
  
  李显穆趁热打铁,正声道:“在税法外,朝廷最重要的便是政治制度,大明以前的历朝历代,有过各种各样的制度,其中各有优点和弊端。
  
  但以臣所见,无非便是放权和集权之争,为了让地方能应付突发事件,比如内地造反、比如边疆防御异族,便必然要放权,但放权太过必然生乱,放给外人就是唐朝藩镇之乱,放给宗室就是七国之乱、八王之乱。
  
  集权太过也不行,宋朝收权太过于是每逢敌必败,就连西夏这么一个撮尔小邦都能骑在头上,内部也是造反频频,不能制止。
  
  大明该实行一个怎样的制度呢?
  
  太祖皇帝给出的答案是极度集权,废除宰相,权归圣上,由皇帝统揽一切,在地方上则三司分立,大肆分权。
  
  洪武初期,大明刚刚建立,还有众多前朝余孽以及战乱时期的匪徒蠢蠢欲动,这般布置无可厚非。
  
  但到如今,大明的统治已然平稳,于是朝廷决意在地方上设置巡抚,统管布政使司之中,除军权外的一切权力,这便是认为太祖皇帝所布置已经过时。
  
  内阁制度之所以出现,也是因为太祖皇帝废除宰相后,朝廷的运转出现了问题,甚至难以处理朝廷庞大的政务,而推出的。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朝廷上、在府县之中,还有许多制度问题都没有解决,这是陛下首要所要考虑的问题。
  
  臣思虑后的建议,是先集权而后在集权之内分权。”
  
  朱瞻基边听边点头认可,巡抚制度的出台,便是三司分管制度的失能,内阁制度的出台,则是因为朝廷的中央政务处理太过于低效、混乱、错漏百出。
  
  “先集权?集权再分权?老师详细讲讲。”
  
  “从永乐年间开始,臣就提出过一系列的建议,比如从中央派出巡抚监察诸省,既而形成了定制;将镇守边疆的总兵相互调遣,以防止他们在当地拥兵自重;包括分拆诸省,拆解那些实力强大的布政使司。
  
  这一系列的政策实际上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削夺地方的权力,让朝廷凌驾于其上,只有日常事务交在地方手中,将真正的大权收归在朝廷手中,使地方万事仰仗于朝廷。
  
  于是地方便不敢对朝廷升起反抗之心,这就是先集权。”
  
  李显穆清晰的讲着自己的规划,“这些权力收在朝廷手中,便是收在陛下手中,陛下是一切的中心,所以这么做,陛下所能影响的人和事都会变多。
  
  但如此多的权力集中在朝廷手中,朝廷就要能处理,否则最终必然会回到地方手中,这是权力的本质。”
  
  朱瞻基听的眼睛一亮又一亮,没有一个皇帝对更多的权力不感兴趣的。
  
  “陛下要想处理那就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就是如同太祖皇帝那样,先要有极高的天赋,而后便是非常的勤奋,每日早早起床,一直处理到深夜。
  
  但恕臣直言,臣是知道太祖皇帝有多么天才和精力旺盛的,那种人是万中无一的,而且即便是太祖皇帝,处理的事务也不尽如人意。”
  
  “是啊。”
  
  朱瞻基立刻摇摇头道:“太祖皇帝乃是异于常人的神人,那里是后辈子孙所能及得上的。
  
  朕有内阁襄助,每日面对那么多的奏章,都疲累不堪,更别提乾纲独断了。
  
  况且哪一朝哪一代没有几个昏君、庸君呢,指望每一个皇帝都那么勤政,简直就是玩笑。
  
  还是直接说第二个办法吧。”
  
  说这话的时候,朱瞻基有点心虚,因为他自己也是爱玩的那种,让他像太祖皇帝那样勤政,那还不如杀了他。
  
  没当皇帝不能享受,当了皇帝还不能享受,那这皇帝不是白当了?
  
  “第二个办法且容臣卖个关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