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夜黑风高】 (第1/2页)
太和二十年,三月十一。
今日乃济民堂神医徐知微安葬之期,一大清早便有百姓自发来到济民堂外围凭吊,送那位天妒英才的年轻神医最后一程。
薛淮身为府衙实际意义上的主官,原本不需亲至,但是为了表示对济民堂善举的褒扬,他仍然带着部属前往大明寺,此举自然赢得坊间的交口称赞。
大明寺位于扬州城外西北郊,蜀岗中峰之上,北靠山塬南临瘦西湖,环境清幽风景雅致。
一般而言,寺庙禁葬凡俗之人,顶多接受衣冠冢的形式,但徐知微仁医之名早已传遍淮扬,且此番薛淮亲自出面,大明寺的住持和尚自然不会拒绝,因而徐知微的下葬之处定在大明寺的西园。
此处又名芳圃,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端的可称风水宝地。
庄严肃穆的安葬仪式之后,时间已至傍晚,薛淮在住持的盛情邀请之下,用了一顿清淡爽口的斋饭,随后便来到天王殿后的禅房歇息,明日一早再回府城。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叶掌令。”
禅房外传来江胜恭谨的声音,紧接着叶庆便推门而入。
薛淮抬眼望去,只见素来稳重的靖安司掌令眉眼间显露出几分振奋之色。
落座之后,叶庆开口说道:“薛大人,周遭已经布置好了。”
“辛苦了。”
薛淮亲自为他斟了一杯热茶,氤氲的雾气在昏黄的烛光下袅袅升起,驱散了几分禅房内的寒意,继而道:“叶兄,济民堂那边可有什么新的发现?”
叶庆稍稍压低声音,专注地说道:“有了一些收获。我让人审查扬州济民堂这两年的账目,并且派人赴杭州请浙江掌令董兄协助,派遣暗探调查济民堂的善款来源和具体流向,果然发现极其隐秘且可疑的脉络。”
薛淮目光微凝,正色道:“还请细说。”
“好。”
叶庆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两人可闻:“济民堂如今明面上的主要进项分为三部分,其一是他们自身药铺的收入和药田的产出,其二是各地官府拨给的少许款项,其三便是江南乡绅捐赠的善款。我通过比对名录发现,大部分乡绅的产业营生都和漕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薛淮的表情变得愈发严肃。
叶庆继续说道:“除此之外,董掌令还告诉我一个极其重要的消息,他们追查到杭州济民堂有几笔来源极其神秘的大额善款。这些款项不走本地钱庄明账,而是通过一种极其古老的地下飞钱渠道汇入。这几笔银钱来自不同的名号,诸如友仁商号、利民粮栈和普惠布行之类。董掌令动用大量人手追查,竟发现这些名号皆是伪造,薛大人可知这些银钱的真正源头来自何处?”
薛淮望着他炯炯有神的双眼,联想到方才他的话,便试探道:“莫非是漕运衙门?”
“非也。”
叶庆肃然道:“若董掌令提供的情报无误,济民堂所得的神秘善款竟然来自于漕帮!”
薛淮皱起了眉头。
他对漕帮这个民间组织自然不陌生,亦很清楚如今大燕漕帮的庞大体系,称一句“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并不为过。
漕运衙门负责管理几千里运河的方方面面,然而朝廷不可能允许这个衙门无限制扩张,官吏的员额早已固定,而有限的人手根本无法控制漕运的全部流程,再加上底层漕工抱团互助,漕帮便由此诞生。
漕帮高层虽无官身,如今却已是运河之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亦是漕运衙门的重要臂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漕帮势力盘根错节,与漕运衙门和地方官吏利益勾连,这同样是不争的事实。
片刻之后,薛淮沉吟道:“也就是说,漕帮将他们的钱通过伪造的商号,以善款的形式流入济民堂?”
“正是!”
叶庆点头道:“而且这些善款进入济民堂后,并非全部用于施药救贫。就拿扬州济民堂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款项通过采购药材、粮米、布匹等物资的差价,以及支付给某些郎中的高额俸禄等名目,被巧妙地转移了出去!”
薛淮的手指在桌面轻轻叩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
两世为人,他的见识和阅历本就远远超乎现在的年龄,故而对济民堂的隐秘手段并不陌生。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洗钱方式,将漕帮积累的巨额灰色收入以善款的形式在济民堂走一遭,出来之后便是干干净净的银子。
“叶掌令,这条线索必须要彻查下去。”
薛淮缓缓道:“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些疑问,漕帮和济民堂只是单纯的合作关系,还是说漕帮和妖教乱党有直接勾连甚至本就一体,乃至漕运衙门是否牵扯其中,这些都需要仔细甄别。在拿到确凿证据之前,还请叶掌令保密,因为我怀疑妖教对于江南官场的渗透比较深。”
“这是自然,薛大人大可放心。”
叶庆点头道:“现在只等贼人上门,若此番能够抓住几名妖教的核心人物,或许我们就能找到突破口!”
他的语调有些兴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