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 第369章 先天站在胜利者的阵营

第369章 先天站在胜利者的阵营

第369章 先天站在胜利者的阵营 (第2/2页)

最重要的是,那么多项目,也不可能一点阻碍都没有的顺利上马,甚至中间别说阻碍了,连点波折都没有,这是哪家公司都没有的待遇。
  
  “谢谢洛总!”
  
  温岚闻言开心的应道。
  
  虽然她作为总经理,大头早就是拿整体分红的时候了,但他也是有自己基础工资和奖金的,即便她不差这一点,但总归是个彩头和开心的事。
  
  其实如果单纯按正常影视公司的商业模式运作,拾光的收益远不止此,净利润都不止翻一番。
  
  究其原因还是在洛珞要求下的独特运营模式——全力搞影视作品。
  
  为此甚至可以不那么计算成本。
  
  远的不说,就是《深空防线》目前的拍摄成本包括道具布景和人工,就已经超过了三个亿,这还是因为拾光一向喜欢用“自己人”,片酬可谓是业内最低的情况。
  
  别看其他电影打着什么几亿投资的幌子,把主演的片酬拿出去,投资少一半都不止,但拾光可没有这种情况。
  
  无论放在哪家公司,这么大的投资要是没有大老板,带着整个团队考察个把月,然后再一顿综合评估,是绝对不可能上马的。
  
  但放在拾光……要不是当时洛珞恰好要客串,这部戏甚至可以完全不过问他,直接筹备,就是这么夸张。
  
  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剧成本普遍不低,像是《流浪地球》一部电影直接十多个亿的投资,想要单靠票房赚回来简直是痴人说梦。
  
  这种项目抛开附加价值的话,纯粹就是赔钱,但他们依旧要做。
  
  在这样的基础上,还能保证二十多个亿的盈利,已经是格外难得了。
  
  当然了,洛珞也不是放任他们胡来,钱可以花,甚至可以大手大脚的花,但片子的质量必须保证。
  
  抛开自家的招牌不谈,最关键的还是那件事,要保证他随时有需要都可以去客串角色。
  
  而根据系统一惯的调性,剧本越合理,场景道具越真实,剧情越精彩,它的任务可能也就越好。
  
  跟系统的奖励相比,那点预算自然无关紧要了。
  
  “《流浪地球》后期进展如何?”
  
  洛珞忽然抬眼,问题突兀的切入了喧闹的闲聊。
  
  张嘉文与温岚迅速交换眼神,这个工作就是两人共同完成的了,拾光映画的后期制作团队,时光科技的特效团队。
  
  张继文对此也是早有准备,抽出随身文件夹展开:
  
  “模型渲染和物理特效完成85%,IMAX胶片转制月底收尾,按目前团队的进度……”
  
  他指尖划过进度表,到来之前就已经开会确定过预计时间了:
  
  “三月中旬交付成片,完全赶得上暑期档。”
  
  “年后这几个月,国内影院怕是要翻天。”
  
  温岚接过话茬,镜片后精光闪动,她示意助理调出投影,瞬间办公室白墙铺满数据瀑布:
  
  「2008.09《地心历险记》内地票房7286万」
  
  「截至2009.1全国新增3D银幕213块」
  
  「华艺《太极侠》、光线《敦煌劫》宣布转制3D」
  
  ……
  
  她轻叩其中一条标红的数据:
  
  “中影刚立项六部伪3D奇幻片,博纳也打算搞一部3D的《龙门飞甲》出来。”
  
  她摇头时耳坠微晃:
  
  “但全是仓促上马的转制项目,连双机拍摄的基础设备都没有。”
  
  这一连串的数据全都是有根据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去年九月首次上映的一部美国“大片”——《地心历险记》。
  
  这部电影不仅在华国取得了七千万票房的成绩,在全球更是豪取了两亿多美金的高票房。
  
  然而这一切跟他的电影质量……不能说完全没关系吧,但总归是关系不大。
  
  这部片子温岚特意去电影院看了,剧情虽然不能说很烂,但她跟随洛珞已久,连带着眼界和要求也提升了太多,要是以洛总的要求来看,这剧情也确实算得上漏洞百出。
  
  但它依旧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它是部3D电影。
  
  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3D电影刚冒头的时候,第一部进驻的美国大片,居然就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她现在还记得,两年前《流浪地球》刚上马开始筹备时的情况,当时看不懂洛总操作的岂止那些同行,就连公司内部也全是非议。
  
  当项目初步方案摊开在核心会议上,“IMAX实景拍摄”这个刺眼的词一出来,会议室里几乎是鸦雀无声了几秒,随即便是难以掩饰的骚动。
  
  “IMAX?这成本……是不是太超前了?”
  
  “国内院线根本没几块像样的IMAX银幕啊!观众认吗?”
  
  “关键是,3D?我们主流特效才刚起步,技术储备够支撑这个级别的3D实拍吗?”
  
  “《源代码》是成功了,但那是剧情取巧,科幻大场面和这个是两码事!洛导,步子太大了吧……”
  
  “现在上马这种项目,时机真的成熟吗?是不是太心急了点?”
  
  类似的疑问像细密的针,不断扎向她。
  
  业内不知情的人,听到风声后更是嗤之以鼻。
  
  有人私下议论洛珞是“被《源代码》的成功冲昏了头”,“年轻导演太贪功冒进”,“玩特效把自己玩魔怔了”,“拿投资人的钱填无底洞”。
  
  温岚清晰地记得,在一次酒会上,某位资深制片人就曾毫不掩饰地对她说:
  
  “温总,你们洛导……唉,这次怕是真昏了头了,3D电影?好莱坞现在都还是小打小闹呢!”
  
  作为职业经理人,温岚深知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
  
  巨额的硬件投入、稀少的放映渠道、技术成熟度存疑、观众接受度未知……每一个环节都像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她内心深处也深深的忧虑过,无数次担心着项目的失控。
  
  她在洛珞提出战略方向时也是那个最审慎的质疑者。
  
  但是,看着洛珞那双笃定的眼睛,听着他条分缕析地阐述着他对好莱坞动态和电影工业趋势的判断——
  
  那些关于“好莱坞巨头因DVD下滑困局而将3D视为救命稻草”、“北美数字影院升级大势”、“即将到来的3D观影革命”的预言。
  
  温岚选择了沉默,执行。
  
  毕竟洛珞的气场,和他过往那些看似不可能却最终成功的决策,让她选择把质疑咽下,全力以赴地支持他。
  
  她和张嘉文开始一同协调资源,筹备那个在外界看来如同“烧钱深渊”的项目。
  
  然后,仿佛是为了给洛珞的超前判断做一个响亮的注脚,《地心历险记》就在中国上映了。
  
  这部带着新奇3D效果的影片,票房如同一道惊雷炸响了整个华语电影圈。
  
  它所掀起的观影狂潮,所创造的票房奇迹,瞬间让所有曾经对3D嗤之以鼻的人闭上了嘴,同样的一张电影票,3D荧幕能卖出高达三倍的价格。
  
  几乎一夜之间,风向彻底变了!
  
  温岚办公室里电话再次成了热线,但不是嘲讽的,而是探听消息的、寻求合作的、甚至直接就是想模仿的!
  
  之前那些对《流浪地球》IMAX实拍计划冷嘲热讽的同行,此刻仿佛集体患上了失忆症,话锋一转就成了:
  
  “温总!还是你们拾光映画有远见啊!”
  
  “3D果然是未来!《流浪地球》什么时候上?一定要给我们留个好档期啊!”
  
  “温经理,关于那个IMAX拍摄技术……咱们能不能交流交流?”
  
  “我们公司也想做个3D项目,温总您的团队能不能推荐一下?”
  
  温岚冷眼旁观着这场戏剧性的转变,看着各家影视公司手忙脚乱地开始“仓促上马转制3D项目”,心中百味杂陈。
  
  有尘埃落定的松弛,有对洛珞先见之明的深深敬畏,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并非来自傲慢,而是来自于他们比别人更早承受了质疑的煎熬,更早开始了艰难的布局。
  
  当那些声音急切地询问哪里能找到“快速转制3D”的捷径时,温岚内心忍不住一声轻笑。
  
  “晚了!”
  
  当那些人还在犹豫和嘲笑时,洛导已经确定了偏振光与主动快门式并行研发的技术路线,他们的光学实验室在开发3D眼镜,核心团队在重构河图引擎攻克3D渲染难题,温岚自己更是在为IMAX摄影机和配套硬件设备全球奔走。
  
  拾光映画要做的,不是技术门槛较低的“转制”,而是洛珞要求的、能带来“震撼人心现实”的真正沉浸式3D体验,这中间的差距,岂止是“晚了一步”?
  
  市场终于开始向洛珞预言的未来狂奔,而这一次,拾光映画,已经站在了跑道的最前端,遥遥领先。
  
  那些曾经的“嗤之以鼻”,最终都成了证明洛珞“高瞻远瞩”的背景噪音。
  
  这场仗,虽然开头艰难,但洛珞又一次赌对了,而她,又一次的站在了胜利者的一方,坚定不移地执行着这“昏了头”的计划。
  
  不……不是她站在了胜利者的一方,是洛总在哪里,哪里就是胜利的一方。
  
  而作为坚定不移执行洛总计划的人,她先天就站在胜利的阵营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