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状元郎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苏吹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苏吹

第一百一十二章 苏吹 (第2/2页)

“这学生的悟性确实强了些。”朱山长笑道:“不过最多算块璞玉,他才学作文半年有余,还有很多需要县尊教导的地方。”
  
  “什么,学制艺还不到一年?”卢知县和幕友齐齐吃一惊,赶忙继续念道:
  
  “诚为仁本,孝悌发于内则本固;伪乃仁蠹,巧令饰于外则根凋。”
  
  “仁启孝悌,孝本至诚。亲亲之爱发于天性,非诚不笃;人伦之常存乎实心,非真不彰。离本真而饰虚言,违伦常而作矫容,实舍本逐末,仁何以立?”
  
  “好好好……”卢知县连说了十几个好,读完冒子便忍不住看向朱琉道:“你说这孩子作文还不到一年?”
  
  “有他的斋师张先生为证。”朱琉便指向在堂下陪坐的张砚秋。
  
  张砚秋忙起身拱手道:“禀县尊,这学生叫苏录,正月入学时连何为破题都不知道。我出了一道最简单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让学生们练笔,结果他交了白卷。”
  
  “哦?”卢知县登时来了精神,两眼放光道:“这不就是传说中的神童么?终于轮到本县撞大运了吗?”
  
  “他已经十四岁了,说神童有些牵强了。”张砚秋永远实事求是。
  
  “不牵强,不牵强。他总是从十二岁过来的吧?难道他十二岁时,就不是神童了吗?”卢知县激动地坐直身子,表情一阵扭曲,嘶嘶倒抽冷气道:
  
  “比方当今杨大学士的大公子,十二岁成名至今已经六年了,大家还不是一口一个‘杨神童’的叫着?”
  
  一番论证还挺严谨,堂中众人自然纷纷称是。
  
  张先生心说,我那学生十二岁时,还在家里种地呢。杨慎怎么比?便假假叹气道:“可惜那孩子十三岁才开蒙,报考书院前一百天,方开始学习‘三百千’。”
  
  “那不是更厉害了吗?这不是神童是什么?!”显然卢知县是铁了心的,要从这大山里,挖掘个神童出来。
  
  一旁的幕友也凑趣道:“神奇的是,张朋友给这孩子出的平生第一道题,居然跟东翁给他出的题不谋而合,可见冥冥中自有天意啊!”
  
  “你别说,还真是!”卢知县这下更来劲儿了,连疼痛都感受不到了,激动地拍案道:“本县给他出的题有‘其为仁之本与’,张朋友给他出的题,也有‘其为仁之本与’,果然是天作之合,合该本县得到这个神童啊!”
  
  众人闻言大感佩服,这么刁钻的角度都能注意到!怪不得这位尤先生能把钱山长挤走。
  
  “恭喜东翁,不虚此行啊!”尤幕友拱手道贺。
  
  “哈哈哈,我说什么来着?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卢知县兴奋地放声大笑,别说书院众人,就是尤先生也没听过他这样的笑声。
  
  卢知县笑完了又嘶嘶倒抽冷气,对张先生道:“这孩子叫什么,什么出身,还有什么特异之处?”
  
  “回县尊,他叫苏录,本地军户出身,家里条件不好,所以读书晚了些。”张先生便正色道:“入学后,为了省钱,每日来回二十里山路上下学,风雨无阻。每天吃的是自家带的高粱饼子,用的是他哥哥烧松烟制的墨条……”
  
  “确实,那孩子原先家里贫寒了些。”朱山长也点头道:“入学前没有纸,就从山里采集芭蕉叶子,煮过晾干后用来写字。”
  
  “这么艰苦的条件也没有影响他进步,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从入学时的最后一名,考到了全校第一!”钱山长赶紧也赞叹道。
  
  他现在勉强算是‘苏吹’了,不再一味站‘朱’了。
  
  “哎呀,这孩子真不容易,听他的经历就像又看了一遍《送东阳马生序》,但愿他将来也能有宋龙门的成就!”卢知县感动得稀里哗啦,掏出帕子擦擦眼角道:
  
  “德嘉贤弟,老哥哥得批评你两句了,虽然‘家贫子向学’的故事很励志,但这样的良才美玉,应该得到加倍呵护才是。书院怎么能如此暴殄天物呢?”
  
  “呵呵,县尊有所不知,刚才说的都是老黄历了。”朱山长忙笑着解释道:“书院已经给那孩子发了膏火银,他现在跟别的同窗一样,都吃住在书院了。”
  
  “这还差不多。”卢知县这才放过朱琉,对张砚秋道:“张朋友继续说。”
  
  “学生要说的是,这孩子的神机颖悟还在其次,最关键是有一颗仁爱之心!”张砚秋今天是有备而来的,卯足了劲儿要给苏录整个大活。
  
  “哦?这不又跟我们出的题目对上了?”卢知县一听又来精神了,亢奋道:“好哇,有才无德可不行,德才兼备方能成为栋梁之材!”
  
  说着他亲切招呼张砚秋道:“张朋友坐近些,细细说,你何出此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