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41章、登基大典(下)

第41章、登基大典(下)

第41章、登基大典(下) (第1/2页)

太庙,朱慈炅已经来过好几次了。
  
  第一次来是册封太子,被高起潜抱着,三跪九叩都是小高抱着他完成的。
  
  给天启帝讲故事后不久,天启就带着他单独来过,他还记得父皇泪流满面的样子。
  
  上次是春祭,天启帝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他是以皇太子身份第一次主持。
  
  天启灵位移入太庙本来他也应该来,但慈安太后认为他太小,折腾完天启后事要调养身体,后期礼仪一般都不要他参加了,是信王来的。
  
  朱慈炅的象辂车穿过五彩琉璃门,停在戟门前,方正化扶着他下辇。
  
  戟门外站立着锦衣卫大汉将军组成的金瓜钺斧仪仗,还有戟架上陈列的120杆长戟。
  
  但朱慈炅基本无视他们,又不能到辽东杀鞑子,一帮中看不中用的废物。
  
  在无数人的目光中他缓步向前,沉稳大方,完全没有正常小孩的胆怯和不知所措要找妈。
  
  礼官很陌生,朱慈炅靠近才听他喊唱:“盥洗。”
  
  朱慈炅自挽长袖,小手在金盆中假假搓了几下,方正化立即捧上龙纹巾,供朱慈炅拭干。
  
  嗯,这是丝巾,皇家宝和可以尝试研究下毛巾嘛,吸水效果不知道好多少倍,一定能赚钱。
  
  如果朱元璋地下有灵一定火冒三丈,这个不孝子孙祭祖之时居然在想着赚钱。
  
  但这次太庙祭祖真的很花钱。
  
  太庙各殿悬挂的彩幄,一路铺设的龙纹御道红毯,前殿月台陈列太牢牛羊猪三牲,以稻粱、酒醴、玉帛等组成的大量祭品,还有无数金器玉器青铜器。
  
  朱慈炅有点惊叹了,他只批了五万两白银啊,大明哪里还有钱能搞得这么盛大?
  
  按照他的估计,光天坛那趟,五万两就拿不下来,太庙这里居然丝毫不差。后续还有参与人员的赏钱,黄立极不会打白条吧?
  
  朱慈炅忍不住在人群中寻找黄大首辅,他丫的一脸庄重的冲皇帝点头。
  
  你这么讨好朕,是想死后在这配享天启爸爸吗?张居正还没这待遇呢,对了,今日之后可以把张先生弄来了。
  
  问题是,老黄你这么搞,大明还过不过日子了?
  
  武英殿大学士来宗道已经捧出太祖遗像,在前方引路,朱慈炅来不及再多想,只好恭谨前行,直入前殿。
  
  两宫太后也被引导到享殿东、西两阶,王公文武大臣,依序在朱慈炅身后站立。
  
  前方太祖神位居中,各祧庙神主都已经移到前殿,按昭穆次序排列。
  
  除了太祖神位,崭新的天启纯宗严皇帝的神主牌位更夺朱慈炅的目光。
  
  “拜!”
  
  朱慈炅独立祭坛主位下,行三跪九叩大礼,身后群臣纷纷跪倒。
  
  朱慈炅礼毕还不能起身。身旁执事官捧祝版跪颂祝文,“嗣守鸿基,昭告列祖……”。
  
  这次不用朱慈炅亲自念那拗口的文字了。待他念完,太祝向朱慈炅奉上青铜酒爵盛装的“玄酒”,朱慈炅敬完洒地。
  
  这是清水,倒是不心痛银子。
  
  然后是瑞王带领的亚献,向众神位献玉帛。
  
  怎么不是信王了?礼部搞的啥,这也轮着来。
  
  殿外广场一直跳着的舞蹈和耳中一直响着的编钟、磬埙声,让朱慈炅的深思有点飘忽。
  
  下一个进入太庙的主神位,应该是自己了,但这太庙还能不能存在?谁又来祭祀自己?
  
  这华丽排场外是陕西流民以土为食,辽东将士破残衣衫的想象之景。
  
  望着朱元璋神主位那最长的文字,“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神位”,朱慈炅在想后人会给自己的神主位写几个字。
  
  内阁首辅黄立极终于来领终献了,三巡酒后,酒液倾入燎炉。
  
  祝文与丝帛也一起投入燎炉,朱慈炅带领群臣,面北而立,看着太祝将燎炉点燃。
  
  待燎炉青烟散尽,钦天监官员大声宣布“大吉”。
  
  鸿胪寺官引百官山呼万岁,声浪穿透三重红墙。
  
  祭祖礼毕,小皇帝改坐御辇,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前往奉天殿举行登基大典的核心仪式——即位受贺。
  
  仪仗引导队伍便是那被朱慈炅看不起的大汉将军们,手持各种旌旗、斧钺等。
  
  奉天殿布置得焕然一新,殿外广场上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整齐排列。
  
  太常寺的乐队舞队也移动到此,“升平之章”奏起,且歌且舞。
  
  朱慈炅专门寻找了一遍也没有看到那个挥舞旗帜的古典音乐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