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41章、登基大典(下)

第41章、登基大典(下)

第41章、登基大典(下) (第2/2页)

可怜天启爸爸从小就在他房间里放了古琴,没有熏陶出来一点音乐细菌,朱慈炅全在看热闹了。
  
  稍待百官就位,张太后和任太后一起,牵着他的左右手,缓缓步入奉天殿。
  
  朱慈炅独自站在宝座前,两宫太后转向宝座后屏风。
  
  朱慈炅转身,并未入坐。
  
  那宝座对他而言太高,爬上去不好看。
  
  黄立极双眼圆睁,他看出这个细节的问题了。可太后已经走了,方正化也没上去,王体乾还站在御阶下,对老黄的快速眨眼充满疑惑。
  
  黄立极暗骂一声蠢货,不管了,领头跪了下去。
  
  百官都以他为标准,瞬间全部跪倒。
  
  王体乾终于等到他最重要的时刻,手中长鞭奋力三扬,鞭鸣声传出。
  
  殿外音乐变奏,鼓点密集,由朱元璋钦定的《飞龙引》奏起,歌者开唱“千载中华生圣主,王气成龙虎……”
  
  殿内外群臣尽皆低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声震霄汉。
  
  宝座后举着索扇的四名宫女终于发现小皇帝不在宝座上,其中一人赶紧上前把朱慈炅抱上宝座,迅速归位,居然没有多少人发现。
  
  朱慈炅很不爽,因为他发现,失位的那名宫女正好位于东北角。
  
  等了很久他才喊出“平身”,算是对殿内外文武的小小惩戒。
  
  早就被张太后传给他的传国玉玺又被拿出来,司宝女官跪呈,两宫太后出来,各持一角,再次递给朱慈炅。
  
  已经看到宫女抱皇帝一幕的方正化冷汗直冒,赶紧上前,扶小皇帝下了宝座。
  
  朱慈炅跪在两宫太后面前,举起双手接过玉玺,又交给方正化。
  
  殿外音乐声变奏,唢呐和笙箫齐鸣,由成祖朱棣混一南北的《永太平》奏起。
  
  群臣再次山呼万岁。
  
  朱慈炅从昨晚开始就没有看到的司礼监秉笔、东厂督公刘若愚一身大红蟒袍终于出现,站到陛前高处,打开双手捧着的诏书,扯开嗓子开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以冲龄嗣承大统,仰荷天眷,俯顺舆情。
  
  皇考天启孝渊恭严皇帝龙驭上宾于四月十一日,神器至重,朕恪遵两宫懿旨,即皇帝位,以明年为重启元年。
  
  兹昭告天地宗庙,垂范万世。
  
  皇考嗣统八载,敬天勤民,制器尚象,海宇晏然。
  
  尊奉懿范,孝承天道。尊嫡母皇后张氏为慈安皇太后,统摄宗庙祭祀,掌凤玺;尊圣母贵妃任氏为慈禧皇太后,总理宫闱事务,掌凰玺;尊光宗康妃李氏为慈顺太皇太妃,享双俸双禄;尊神宗贵妃郑氏为慈寿太皇贵太妃,岁增禄米千石。
  
  皇考遗训煌煌,首重宗庙之祀,次推亲亲之道。今悉依《天启八年遗诏》成宪:天下诸藩(太祖苗裔、列圣子孙)限九月十五日前抵南京,共襄孝陵大祭。留京诸王(信王由检、瑞王常浩、惠王常润、桂王常瀛)暂居十王府,以待祀典。
  
  孝陵诞祭定于九月十八日辰时,朕亲率诸王、勋戚、文武致祭;享殿陈设悉依洪武旧仪,增以太牢九鼎、圭璧琮璜。诸藩入南京止带护卫百人,余众驻镇江卫;沿途驿站供粮秣、车船,有司不得稽阻。
  
  自重启元年始,天下田赋、丁银悉依万历四十八年黄册为定,有司擅增分毫者,以欺君论。除谋逆、贪墨万两、十恶不赦者,余罪皆减一等;流民归籍者,免赋三年,赐官种粮种。
  
  朕虽幼冲,然敬天法祖之志,未尝一日懈怠。今诏尔等:
  
  孝陵大祭之日,诸藩当扪心自问——可无愧于太祖创业之艰乎?可无惭于成祖守业之难乎?
  
  皇明三百年基业,系于尔等一念忠孝之间!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天启八年六月初一日】
  
  在殿中前列的瑞慧桂三王和信王,听到继位诏书时都有点懵。皇帝要朱家子孙全部到孝陵去?当年嘉靖爷也没有这样搞啊,这是要闹哪样?
  
  回到屏风后的慈禧太后根本没有注意到继位诏书的详细内容,慈安太后听到孝陵大祭时也没有反应,毕竟他老公病中也念叨过此事,更是被写进了遗诏。
  
  但“朕亲率”三字出现时,慈安太后眉头一皱,目光看向宝座上的小皇帝。这傻儿子大约不知道京师到孝陵有多远吧,被那帮新翰林忽悠了。
  
  不过,此时殿内外群臣再次山呼。殿外乐队奏响《万年春》,"风调雨顺遍乾坤"唱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