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课堂创新 (第2/2页)
武修文推门的手顿在半空,像被冻住。郑松珍后面的话模糊了,只有“黄海涛”三个字像淬了毒的针,狠狠扎进他耳膜!血液瞬间冲上头顶!
“松珍姐!你胡说什么呢!”黄诗娴又急又羞的声音响起,带着明显的慌乱,“什么我家……什么哄不哄的!武老师那是教学创新!还有海涛哥他……”她的声音猛地噎住,像被人掐住了喉咙。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死寂瞬间,武修文一把推开了门!
吱呀——
办公室里所有的声音戛然而止。时间仿佛凝固。郑松珍正半倚在黄诗娴的办公桌旁,脸上还残留着刚才八卦时的眉飞色舞,此刻僵在那里,嘴巴微张,活像被突然捏住脖子的鸭子。林小丽坐在自己位置上,手里卷着一本教案,抬起头,眼神里满是惊愕和来不及掩饰的尴尬。而黄诗娴,正慌乱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手里抓着的一支红笔“啪嗒”一声掉在摊开的作文本上,洇开一小团刺目的红,如同滴落的血。她的脸色在看见武修文的刹那,褪尽最后一丝血色,变得惨白如纸,眼神里的惊惶几乎要溢出来,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海风单调的呜咽,还有三个人骤然屏住的呼吸声。
武修文的目光像冰冷的探针,直直刺向黄诗娴惨白的脸。他无视了郑松珍和林小丽的存在,向前逼近一步,声音低沉得可怕,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凿出来的:“诗娴老师,”他刻意用了这个生疏的称呼,目光紧锁着她躲闪的眼睛,“昨天散会后,黄海涛……是不是又去找孙小胖了?”
黄诗娴的身体剧烈地晃了一下,仿佛被这直白的问题击中了要害。她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脊背撞在身后的书柜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她猛地低下头,双手死死抓住桌沿,指节用力到泛白,肩膀无法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如同秋风里最后一片枯叶。沉默,死一样的沉默。只有她压抑的、细微的抽气声,在凝固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
郑松珍倒吸一口凉气,看看武修文山雨欲来的脸色,又看看黄诗娴摇摇欲坠的样子,终于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八卦可能捅了马蜂窝,讪讪地闭紧了嘴巴。林小丽担忧地看着黄诗娴,欲言又止。
“回答我!”武修文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濒临爆发的压抑和焦灼。昨夜那件在风中猎猎作响、浸染着深褐色污渍的衬衫,此刻无比清晰地占据了他全部的视野!那颜色,那形状!他几乎能肯定!
黄诗娴被这声低喝惊得浑身一颤,猛地抬起头。泪水终于冲破了堤坝,汹涌地漫过她惊惶的大眼睛,顺着惨白的脸颊滚落。她死死咬着下唇,几乎要咬出血来,嘴唇剧烈地翕动着,却依旧发不出任何声音。那眼神里充满了痛苦、恐惧和无助的哀求。
就在这时——
“武老师!武老师!”一个清脆响亮的童音像颗小炮弹一样冲散了办公室内令人窒息的僵持。六(一)班那个总是风风火火的班长王海燕出现在门口,小脸跑得红扑扑的,带着兴奋的光彩,“赵老师让我来问问!下节活动课,我们班和二班能不能一起用操场?我们想排那个‘应用题剧场’!演‘鸡兔同笼’!二班他们想演‘水池进水排水’!大家积极性可高了!都等着您点头呢!”
孩子充满活力的声音像一道强光,骤然劈开了办公室里浓得化不开的阴郁和紧绷。郑松珍和林小丽明显松了口气。黄诗娴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立刻背过身去,肩膀还在微微耸动,手忙脚乱地用袖子擦拭脸上的泪水。
武修文胸膛剧烈起伏着,强行压下几乎要冲破喉咙的追问和怒火。他深深看了一眼黄诗娴单薄颤抖的背影,那无声的泪水和恐惧像冰水浇在心头。他闭了闭眼,再睁开时,转向王海燕,竭力让声音恢复平稳,却依旧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好。跟赵老师说,可以。注意安全。”
“耶!谢谢武老师!”王海燕欢呼一声,像只快乐的小鹿转身就跑。
王海燕带来的插曲像一阵短暂的风,吹过办公室紧绷的空气,却带不走那沉淀下来的沉重和疑云。武修文没再追问,他最后看了一眼黄诗娴依旧背对着他、微微颤抖的单薄肩膀,那无声的抗拒和恐惧像一堵冰冷的墙。他沉默地转身离开了办公室,门在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里面令人窒息的低气压,却关不住他心头那疯狂滋长的、冰冷刺骨的疑虑。
下午的活动课,操场成了沸腾的海洋。六(一)班和六(二)班的孩子们打破了班级界限,按照武修文设计的“应用题剧场”方案,自由组合成了一个个小剧组,散落在操场各处。道具是简陋的——粉笔画个圈就是水池,几个跳绳绑在一起象征笼子,扫帚柄充当水管,旧报纸折成的尖帽子代表鸡冠兔耳——但孩子们的热情和创造力却冲上云霄。
“进水啦!进水啦!一号水管开闸!”一个胖墩墩的男孩(扮演管理员)操着努力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着充当“水池”的粉笔圈大喊,手里挥舞着扫帚柄(水管)。旁边两个瘦高的男孩立刻举起象征“水流”的蓝色旧窗帘布,哗啦啦地抖动着跑过“水池”。
“停!二号排水管启动!功率是一号进水管的1.5倍!”另一个戴眼镜的“小工程师”推了推鼻梁上并不存在的眼镜,严肃地指挥。举着灰色破麻袋(象征污水)的孩子立刻冲进“水池”,和“进水”的蓝窗帘布“扭打”在一起,场面顿时一片混乱而欢腾的“水灾”。
另一边,“鸡兔同笼”组则上演着数学版的悬疑剧。扮演“农夫”的孩子(头上歪戴草帽)一脸愁苦地蹲在象征“笼子”的跳绳圈里,看着地上画着的鸡爪印和兔脚印(粉笔画的),掰着手指头,用带着本地腔但努力清晰的普通话念念有词:“脑袋……三十个,脚……九十只……鸡两只脚,兔子四只脚……假设全是鸡……”围观的“小侦探们”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普通话和海话交织,争论得面红耳赤。
“不对不对!全是鸡只有六十只脚!少了三十只!少的肯定是兔子的!”一个梳羊角辫的“女侦探”激动地跳起来,普通话像爆豆子一样蹦出。
“那兔子有几只?三十除以……除以……”另一个小男孩抓耳挠腮。
“除以二!每只兔子比鸡多两只脚!”羊角辫女孩大声抢答,满脸的“真相只有一个”的笃定。
阳光慷慨地洒满操场,海风似乎也变得轻快,卷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激动的争论声、努力讲普通话的稚嫩声音,在操场上空盘旋。那鲜活的生命力像温暖的潮水,暂时冲刷着武修文心头的阴霾。他站在操场边的芒果树下,目光下意识地梭巡着。终于,在操场最角落的单杠区附近,他看到了孙小胖。
孩子没有参与热闹的“剧组”,而是孤零零地坐在单杠旁的水泥墩子上,低着头,手里无意识地抠着水泥缝隙里长出的一小丛杂草。但令武修文心头微动的是,陈小雨正坐在孙小胖旁边,小嘴不停地开合着,似乎在跟他讲着什么,手里还比划着。孙小胖虽然依旧低着头,但偶尔会极轻微地点一下头,或者从喉咙里发出一点模糊的“嗯”声。那画面,像阴云边缘透出的一线微光。
活动课结束的哨声吹响。孩子们意犹未尽地收拾着简陋的道具,叽叽喳喳的讨论声依旧热烈,普通话和海话的碰撞比刚才流畅了不少。
“武老师!下次还玩吗?”“水池组”那个胖管理员满头大汗地跑过来,眼睛亮晶晶的。
“玩!”武修文肯定地点头,揉了揉他汗湿的头发,“只要你们学得开心,学得会!”
孩子们欢呼着散去。武修文的目光再次投向角落。陈小雨已经背着小书包跑向集合的队伍,孙小胖也慢吞吞地从水泥墩子上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低着头,拖着步子,汇入走向教室的人群。
就在这时,一阵略强的海风打着旋儿卷过操场,吹起了孙小胖那件明显宽大的、洗得发灰的旧校服外套的袖子!袖子被风猛地向上掀起,露出了孩子短短一截手腕!
武修文的瞳孔骤然收缩!
就在那瘦小的、带着点脏污的手腕内侧,赫然蜿蜒着一道刺目的紫红色淤痕!那痕迹很新,边缘甚至有些肿起,形状扭曲,像一条丑陋的蜈蚣,死死地趴在那稚嫩的皮肤上!绝不是普通的磕碰能造成的!
风停了,袖子落了下去,严严实实地盖住了那触目惊心的伤痕。孙小胖毫无所觉,依旧低着头,随着人流麻木地向前挪动。
武修文全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冲向了头顶,又在下一秒冻结成冰!昨夜那件在惨淡星光下招摇的染血衬衫!黄诗娴惨白流泪的脸和躲闪的眼神!郑松珍那句关于黄海涛的八卦!还有此刻,孙小胖手腕上那道狰狞的、新鲜的紫红淤痕!所有线索如同冰冷的铁链,一环紧扣一环,在他脑海中发出令人牙酸的绞紧声!
他像一尊瞬间石化的雕像,僵立在喧闹散去的操场边,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只有刺骨的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目光死死钉在孙小胖那消失在教室门口、被宽大旧校服包裹着的瘦小背影上。
就在他几乎要冲过去拦住孙小胖问个明白的刹那,几个跑在队伍最后的二班男生的对话,随着风,断断续续却清晰地飘进了他的耳朵:
“……真的!我阿爸昨晚在码头卸货亲眼看见的!海涛哥那脸色,黑得像锅底!对着孙奶奶家门口那棵树,嘭嘭嘭!拳头砸得那叫一个狠!木头屑子都飞起来了!嘴里还吼着‘小兔崽子,别跑’……”
武修文猛地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