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风暴来临,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 (第2/2页)
财富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那些地方上的有钱人,有能力的人,如同被虹吸一般全都来到了莫斯科。
反而进一步助长了莫斯科的房市。
所以,秦远先是买下了远东国际在莫斯科的总部办公大楼。
紧接着,将几家分行的地皮、“一只蚂蚁”市场的整个地块、以及那个至关重要的中心仓库的所有权,全部纳入囊中。
而与之相反的是,其他西方银行的门口却是日渐冷清。
他们完全没料到,远东国际银行能在短短一个月内连开三家分行,更没料到其吸储能力如此恐怖。
更让他们感到恐惧的是,不仅中小储户在流失,连一些他们视为根基的大客户,也开始将存在他们银行里的资金大规模转移至远东国际银行!
这对于实力雄厚如花旗、摩根等巨头来说,还能承受,因为触及不到根本。
但对于许多中小型西方银行而言,这简直就是是灭顶之灾。
这么多人将钱取出去,直接就造成了挤兑。
很多银行根本无法应付如此集中的资金流出。
讽刺的是,之前联合贷给秦远的那150亿卢布里,就有部分资金来自于这些中小银行。
如今,这笔钱仿佛成了压垮他们自己的巨石。
为了生存,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跟随远东国际银行的利率。
但20%的年化利率?他们根本不敢跟,也跟不起!
更何况,就算是跟了又如何?
远东国际银行,又不是只有这一招。
什么送列巴红肠罐头奶酪,还有送各种折扣券。
这些在他们西方人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出现过。
无奈之下,多家小银行只能选择暂时关门停业。
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的恐慌和对欧美私营银行的不信任,引发了更广泛的挤兑,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此刻,存活下来的银行职员,看着在远东国际银行门口排队的储户们,那眼睛都是酸的。
有不少银行的职员,想着招呼一下这些储户进来休息一下,看看他们银行浮动涨起来的利率。
结果,没一个进来。
反而看着他们,一脸警惕。
毕竟,这队都排了半天了,谁愿意半途而废?
家里的“喀秋莎”还等着用抵扣券去买新衣服呢!
在物价飞涨、卢布肉眼可见贬值的当下,只有远东国际银行显得如此“良心”。
不去那里存钱,在普通市民看来,简直就是傻子。
这种近乎颠覆性的局面,连花旗、摩根、瑞银这些世界级大行都感到措手不及。
威廉姆斯和海里克等人甚至开始怀疑,秦远当初来找他们贷款150亿卢布,是不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目的就是为了筹措初始资金,然后反过来用更高的利息和营销手段,吞噬他们的储户基础?
但他们始终想不通一个问题。
秦远设定如此高的利率,投入如此巨大的营销成本。
难道就不怕卢布贬值速度不及预期,最终所有的巨额利息和成本把他自己压垮吗?
秦远还真不怕。
因为在秦远看来,他现在不是在赔钱。
而是在捡钱。
而且,他已经从不只一个渠道,得到了那个足以让所有金融模型失效的确切消息。
叶卡捷琳娜、卢日科夫,以及莫斯科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在向他传递同一个信号:
苏联的新经济改革方案,那份将初步开启国有资产私有化闸门的最终文件。
已经走完所有流程,将在本月底正式公布!
一场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他,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