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8章 我来解决 (第2/2页)
杜宇泽没有动。
“李师傅,十五年前,你负责过涡扇发动机叶片的定向凝固项目,对吗?”
李卫国的背影僵住了。他缓缓地,一寸一寸地,把身体转了回来。这一次,他脸上的嘲弄和不耐烦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的审视。
“你怎么知道这个项目?”
“我查过资料。”杜宇泽说。
“查资料?这个项目早就封存了,除了档案室最里面的柜子,你上哪儿查?”李卫国向前逼近一步,身上的气势完全变了,不再是个种菜的老头,而是一头被触碰了逆鳞的狮子。
“项目失败了。”杜宇泽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报告上写的失败原因,是GH系列高温合金的材料杂质超标,导致叶片在凝固过程中出现杂晶。”
李卫国不说话,只是死死地盯着他。
“但这不是真正的原因。”杜宇泽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进李卫国的耳朵里,“真正的原因,是你们使用的那台‘曙光二型’真空感应炉,在热处理过程中,第72分钟到第78分钟之间,真空泵的一个蝶阀有万分之一毫米的形变,导致炉内气氛被污染。这个泄露,当时的任何仪器都检测不出来。”
李卫国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
他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去,变得惨白。那双浑浊的眼睛里,翻涌起震惊、痛苦和难以置信。
那个失败的项目,是他一辈子的心病。他搭上了自己全部的声誉和心血,最后却只得到一份“材料不合格”的冰冷结论。他无数次复盘,怀疑过设备,怀疑过工艺,甚至怀疑过自己。那个真空泄露的想法,也曾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他没有任何证据。万分之一毫米的形变,怎么证明?谁会相信?
这件事,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从一个前途无量的技术尖子,变成了一个守着废弃车间的糟老头。
这是他埋在心里十五年的秘密,一个连做梦都会惊醒的细节。
眼前这个年轻人,怎么可能知道?
“你……你是谁?”李卫国的嗓子发干,声音沙哑得像是砂纸在摩擦。
“我叫杜宇泽。”杜宇泽看着他,“我需要你的手,也需要你的经验。我们没有高纯度的砷化镓,但我们有高纯度的砷和高纯度的镓。我们没有现成的晶圆生长炉,但这里有‘曙光二型’的炉体和真空系统。我们可以改。”
“改?”李卫国喃喃自语,眼神空洞。
“对,改。”杜宇泽的语气不容置喙,“把感应加热改成直拉法需要的电阻加热,重新设计温场,强化真空系统,加上磁场约束……我们可以从零开始,搭一个我们自己的炉子。”
“你说的轻巧……”李卫国苦笑,“你知道这要多少次失败吗?每一次失败,烧掉的都是钱,是时间。”
“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失败。”杜宇泽说,“每一次失败的数据,都比一次侥幸的成功更珍贵。我们需要一个不怕失败,能从一堆废料里看出问题的人。整个厂,只有你。”
李卫国沉默了。他看着杜宇泽,这个年轻人脸上没有沈青云那种学者的狂热,也没有其他技术员的盲目兴奋。他很平静,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许久,他问出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你到底……是怎么知道那个阀门的事的?”
杜宇泽迎着他的审视,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和当初在沈青云面前一模一样。
“我猜的。”
李卫国愣住了。
他看着这张年轻的脸,忽然觉得,自己这几十年是不是白活了。这个世界,好像在他不知道的时候,已经变得他完全不认识了。
他重重地吐出一口气,仿佛要把胸中积郁了十五年的浊气全部吐出来。
他弯腰,从地上捡起一串锈迹斑斑的钥匙,在满是油污的工作服上擦了擦。
“跟我来。”
他没再多说一个字,转身走向那个紧锁的、写着“热处理二车间”的铁门。杜宇泽跟在他身后。
“咔哒。”
生锈的锁芯发出一声脆响,被拧开了。
李卫国用尽全身力气,拉开沉重的铁门。
“吱呀——”
门轴发出刺耳的呻吟,一道光线劈开黑暗,照亮了漫天飞舞的尘埃。车间里,一台台蒙着厚厚灰尘的巨大机器,像沉睡的钢铁巨兽,静静地矗立在原地。
李卫国站在门口,没有回头。
“东西都在里面。”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想死,我陪你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