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2章 议事 (第1/2页)
翌日清晨,天色未明,仅东方天际透出一线鱼肚白。
林照驾驭【衔烛】,化作一道墨色剑光,自神仙台破空而至,倏忽间便落在祖师堂前那片广阔的白玉广场上。
剑光收敛,他整了整玄色衣袍,迈步走向前方巨大木门。
门前已有两名值守的祖师堂执事弟子,见到林照,立刻恭敬行礼:
“见过小师叔祖。”
林照微微颔首,算是回礼,随即推门而入。
堂内空间开阔,穹顶高悬,庄严肃穆。
正对着大门的最深处,供奉着风雪庙历代祖师牌位,香火缭绕。
牌位下方,设有一张巨大的紫檀木长案。
长案两侧,则分列着数十张稍小一些的紫檀座椅,人影零落,皆是风雪庙各脉的长老、掌脉真人,至少也是金丹地仙的修为,其中不乏元婴境的老祖。
当林照踏入祖师堂时,原本还有些细微议论声的大堂,顿时安静了下来。
数十道目光,或好奇,或审视,或温和,或淡然。
齐刷刷地落在了这位年纪极轻、却辈分极高的“小师叔”身上。
目光是有重量的。
林照清晰感受到诸位长老近乎实质的目光,还有目光后蕴含的......善意。
是对神仙台的善意。
入门神仙台已有一年,林照早已想明白,五脉的善意从何而来。
神仙台一脉,人丁向来单薄,从刘栖白祖师到魏晋,历代传人几乎都是惊才绝艳之辈,却也都有一个共同点。
性子疏淡,不喜俗务,极少主动参与宗门日常管理,更从不与其他五脉争夺修行资源、弟子名额乃至宗门权柄。
对于在座这些需要为各自一脉弟子前程、资源分配而劳心费神的各脉长老而言,神仙台这样的同门,恨不得越多越好。
不仅不会成为竞争对手,反而因其超然的实力和地位,能成为宗门稳定的基石和强大的威慑。
尤其是,如今神仙台有魏晋,这位宝瓶洲最年轻的玉璞境剑仙。
而且这些风雪庙的高层,也猜出几分老祖的态度和意图。
若真有哪个不开眼的,胆敢有意排挤、甚至想将神仙台逼离宗门......
想来赵景真也会让人见识下,为什么他能执掌一洲兵家祖庭数百年如日中天。
林照目光逡巡。
有几位面容和蔼的长老对他淡淡颔首,也有几位微笑致意。
不过毕竟都是风雪庙高层人物,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姿态自然,不会显得过于热络或谄媚。
林照平静微微向四周颔首回礼。
随后便走向靠近角落的一处空置座椅,安然坐下。
这是他第一次代表神仙台一脉参加祖师堂议事。
或许也是近百年来,神仙台第一次正式参与宗门高层会议。
对议事流程、宗门诸多事务的具体情况都缺乏了解,打定主意先当个安静的听众,多看多听,少说少错。
随着时间推移,又有数道强横的气息降临祖师堂。
一道道剑光或白云落在白玉广场,化作人影步入大殿。
新来者看到坐在角落的林照,反应各异。
有人只是瞥了一眼,便自顾自寻位坐下,也有面容慈和、须发皆白的老者,笑呵呵地主动走上前来,颇为高兴地喊了一声:
“小师弟,你也来了。”
这一声“小师弟”,让堂中几位看起来正值壮年、实则辈分稍低的长老神色略显不自然。
按宗门辈分,他们见了这位老者,需得恭敬称呼一声“师叔”的。
山上宗门,尤其是传承悠久的仙家大宗,辈分与年纪时常错位,早已是常态。
林照闻声起身,拱手行礼:“师兄。”
那老者和蔼地笑了笑,拍了拍林照的肩膀,勉励两句“年轻有为,神仙台未来可期”之类的话,便也寻位坐下。
紧接着,又有一拨气息渊深的老辈人物联袂而至。
他们见着林照,或仔细打量,或拱手示意,口中多是“师弟安好”、“师弟年纪轻轻便已登堂入室,后生可畏”之类的客套话,也有人关切地问起“魏晋近来可好,游历至何处了?”
林照脸上挂着客气的笑容,一一应对,也未过多透露什么信息,将这些热情的“老师兄”们妥善地应付了过去。
不多时,大鲵沟的秦氏老祖、绿水潭的于氏老祖、以及文清峰那位气质清冷、姿容不俗的女子祖师也先后到来。
尽管陆续来了不少人,但祖师堂大殿实在广阔,数十人散坐其间,依然显得有些空旷。
又过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一道莹润平和的剑意悄然笼罩大殿。
只见赵景真脚踏那柄莹白飞剑,如稚童般矮小的身影缓缓飘入堂中,径直落在长案最中央的主位之上。
赵景真落座后,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在林照身上微微停顿了半瞬,随即开口。
没有任何开场白或寒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人已到齐,议事开始。”
一位面容严肃的老者起身,是执务堂的长老,语气平淡,直接切入正题:
“第一件事,山鬼崖一脉两名在外游历的弟子失去踪迹,位置大约在云霄王朝与朱荧王朝边境地带,本命魂灯未熄,可传讯符箓亦无回应。
“按执务堂记录,这两名弟子下山游历期间,并未参与战事,也未曾接受王朝征召。”
山鬼崖的一位年轻长老沉着脸起身,将两名弟子的信息说了一遍。
言称最后一次传讯是半年前,两人的师尊也已下山,分别去两国边境搜寻,有人出声询问几句,有人缄默不语。
大鲵沟的秦老祖在众人说完后,补充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