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2章 议事 (第2/2页)
“我家沛武正在云霄王朝,以执务堂的名义,给他发一份剑书通知此事。”
林照听到熟悉的名字,抬眸看了一眼。
秦沛武在观剑楼修行不过三月,便下山离去。
相比较山中静修,这个豪爽的男子还是喜欢在俗世历练。
文清峰年轻长老拱手道谢,坐回原位。
执务堂长老淡眸启唇,说起下一件事。
风雪庙历史悠久,乃是名门大派,一洲兵家祖庭,执务堂处理起宗门俗事也是得心应手。
无论是宗门弟子奖惩,还是功勋计数,文清峰外的五脉也少有异议。
作为山上练气士,无论天赋高低,都喜欢将时间与精力投放在自身修行上,即便偶尔有争权之念,也是为了大道修行。
没有人喜欢将时间投放在繁琐杂事上,除非已经确定寿元将尽、大道无望的练气士。
因此祖师堂议事,向来是直截了当。
林照还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是执务堂谈及“观剑楼”弟子修习进度时,提到林照已贯通四脉剑术,不由得引来一些目光。
他神色平淡。
符殇并没有将他开始修习赵景真留在楼中的古蜀剑脉一事,汇报给执务堂。
“素心宗再次求借‘长情’古松......”
文清峰的女子祖师睁开眼眸,冷哼了一声。
祖师堂里的风雪庙高层皆垂目不语,只作没听见。
“正阳山与风雷园三场生死战,欲借风雪庙之地,时日尚未定下。”
有人嗤笑道:
“李园主消息还未定,正阳山那些废物,自然想多拖几天,偏偏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风雪庙修士多游侠气,相比较窝窝囊囊的正阳山,他们反而更欣赏一人压一山的李抟景,连带着对风雷园也颇有好感。
有人摇头笑叹,也有人似乎想起什么,瞥了林照一眼,道:
“袁真页客死他乡,尸体还被风雷园带了回去,正阳山虽不知为何忍下了这一口气,可想来也是红了眼,好不容易抓住了机会......”
袁真页身死的消息,即便是正阳山也捂不住。
去往小镇的外乡人太多了,清风城、老龙城、云霞山、大隋、大骊、观湖书院......还有风雷园。
便如大隋皇子目睹袁真页身死后,害怕宁姚报复,带着玉玺心惊胆战地离开小镇。
很多人都知道,小镇泥瓶巷的几个泥腿子,射杀了正阳山老祖。
这也是为什么,魏晋在未突破前,想让林照早些回风雪庙。
以魏晋元婴境的修为,若正阳山当真含恨御剑而来,他虽不惧,却也未必有把握能护住林照。
当然,在魏晋以超出所有人预想的速度突破上五境后,这些担忧也都不存在了。
正阳山立宗至今,还未有一位上五境。
最有可能突破的老祖夏远翠,还在闭关。
宝瓶洲不少山上宗门都知道袁真页身死的消息,了解深一些的,知道是几位少年合力杀了这头搬山猿。
再深一些,会知道其中一位少年,拜入风雪庙修行,是这一年间名满一洲的魏剑仙唯一的师弟。
但只有大骊与清风城等少数知情势力,才知道正阳山不敢报仇的真正原因。
这道因果,本就是袁真页先动手重伤了醇儒陈氏的人,才引发的。
于理,于力。
正阳山明面上只能咽下这口气。
真当醇儒好欺负?
真当陈氏这么大的家族,个个都是心胸宽广明事理的“君子”?
宗门不是任何时候都上下一心的,便是正阳山内部,不是没有人斥责袁真页行事鲁莽,在关键时期招惹大敌。
祖师堂内,有嗤笑声,有嘲弄声,也有人丝毫不关系,只当作个趣闻。
执务堂长老转眸看向林照。
林照起身,重复了一遍昨日与赵景真说过的话:
“神仙台会做好准备,配合宗门安排。”
祖师堂议事后,林照便回到了神仙台竹楼后的崖洞,开始闭关。
他盘膝坐于洞内的蒲团之上,心神沉入心湖。
观海境巅峰的那层薄薄障壁,已然清晰可见,且摇摇欲坠。
体内灵气如潮汐般奔涌流转,后天剑体熠熠生辉,【飞光】与【衔烛】共鸣。
当夜,万籁俱寂,唯有风雪呼啸。
林照水到渠成地成为观海境巅峰剑修。
过程并无太大波澜。
他并未就此出关,而是继续稳固境界,向着龙门境逼近。
时光在寂静的修行中悄然流逝,窗外积雪渐融又覆新雪。
这一日,风雪竟罕见地停了。
夕阳西斜,霞光映漫天。
林照推开竹门,走到二楼栏杆前。
放眼望去,云海铺陈,雪山巍峨,景色壮丽。
‘龙门境,鱼跃龙门,化凡为灵……这一步跨过去,便是真正的脱胎换骨,寿元大增,对天地灵气的感知与驾驭将发生质变。’
感应着体内气机,林照心中明亮:
‘所幸这一年一直在巩固境界,又炼化【衔烛】作为本命物,或许不需要太久,所谓龙门坎...我已能看得几分。’
说罢,他摇头轻笑,抬头看了眼天色,算了算时间,心头一动:
‘也是时候了......’
今日是正月十五,上元佳节。
这一天,大骊王朝的龙泉郡,一身白衣宛若仙人的魏檗,站在山上。
这一天,陈平安带着宁姚的剑,孤身登上了鲲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