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人在靖康,开局唤醒赵云英灵 > 第十三章字字泣血无人识

第十三章字字泣血无人识

第十三章字字泣血无人识 (第1/2页)

队伍扩大了,村里幸存的加上之前逃难过来的,拢共有四十多个。
  
  大多人神情麻木,衣衫褴褛,搀扶着受伤的同伴,怀里紧紧抱着包裹,里面或许是旧衣、或许是半块硬饼。
  
  几个年迈的老人死活不愿离开,枯坐在自家门槛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飘落的雪片。
  
  李骁沉默地给他们留下了过冬的黍米,再无二话。此去生死难料,留下,或许还能多熬几天。
  
  柴门“吱呀”一声,又被风雪推回去,阿妍仍跪在爹娘尸旁,剪刀深深插在韩七咽喉,刃口卷了。
  
  两个婶子架她,她像木头人,脚尖拖在雪里,划出一条长长的沟。
  
  “阿妍,走啊!”
  
  她眼珠动了动,目光穿过众人,穿过残墙,仿佛爹娘还坐在门槛上对着她笑。她回头剪下爹娘的衣角碎布,像抱住最后一点温度,这才踉跄迈步。
  
  “走!”
  
  队伍艰难地蠕动起来,如同一条在雪地里挣扎前行的伤蛇。
  
  三十多个老弱妇孺,掺杂着十个疲惫带伤的汉子,背负着沉重的负担,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村外的风雪。
  
  山路崎岖,积雪没踝。低低的啜泣声在队伍里此起彼伏,又迅速被风声吞没。
  
  谁能想到,仅仅两个时辰之前,这里还是一个虽不富足却安宁自足的村庄?
  
  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转眼间,已是家破人亡,亲人永诀,被迫踏上茫茫风雪中未知的亡命之途。
  
  有人在恍惚间依旧觉得眼前的一切是场噩梦,只盼着下一刻便能惊醒,回到那熟悉的泥坯屋、暖和的火炕。
  
  耿固和龚弘昌父子警觉地走在队伍最后,不时回头张望,眼神锐利如鹰隼,提防着任何可能尾随的威胁。
  
  夜幕如同巨大的墨色毡毯,沉沉地压了下来。
  
  好不容易找到一处背风的陡峭山坳,众人再也支撑不住,纷纷瘫倒在地。
  
  几块残破的土布被匆匆拉起,勉强遮挡一点风雪。
  
  一小堆篝火被小心翼翼地生起在凹陷的石窝里,火焰微弱,只敢冒出一点点青烟。这点微光带来的暖意,是此刻唯一的慰藉与奢侈。
  
  几个妇人支起一口铁锅,将白天从那几匹死去的宋军战马身上割下来的、已经冻得僵硬的马肉块扔进去,又加入几个冻得硬邦邦的萝卜和芜菁(蔓菁),最后撒进一把珍贵的盐粒和几疙瘩腌得发黑发硬的芥菜疙瘩。
  
  雪水在锅里慢慢融化、沸腾,一缕混合着肉香、土腥气和咸菜特有朽味的古怪气息在冰冷的空气中弥漫开。
  
  荒山野岭,风雪交加,这混杂着奇怪气息的炖煮,便是活下去的指望。
  
  篝火的火苗舔着锅底,将李骁的影子投在岩壁上,忽明忽暗像团跳动的鬼火。
  
  他手里的铜质腰牌被体温焐得发烫,这是从宋军尸体上搜来的,他指腹反复摩挲着正面的刻字——“代州沿边安抚副使・史”,背面则是“宣和四年五月初五”
  
  “这位史某,怕是位大人物。”
  
  李全武拄着拐杖凑过来,老仆的睫毛上结着冰碴,说话时呵出的白气立刻凝成雾,“安抚副使,那可是能管一州(如代州)兵马的官。
  
  李骁对朝廷的官阶不太了解,大致只知道知县、知州、知府,接着便是三省六部的官员,最高者是东府政事堂的宰执相公,人臣之巅。
  
  接着便是西府枢密院的枢密使、枢密副使等等。
  
  因为大宋的官阶十分复杂,若是什么秦汉唐朝的,只是看一看就大致了解,而大宋的,不是官场人或者有意做官的人,根本搞不清楚那些弯弯绕绕。
  
  事实上,自宋神宗元丰改制后,关于官阶、勋爵、差遣就有了较大的简化,之前的情况还要复杂的多。
  
  元丰改制后,安抚使成为常设职务,统管一路的军事、治安、边防守备,并兼管民政(如赈灾、安抚流民)。
  
  在边境地区(如河东、河北、陕西),安抚使权力更大,可节制本路驻军,但重大军事行动仍需朝廷批准。安抚使主军政,转运使主财政,提点刑狱使(提刑)主司法,形成“三司分立”的地方治理模式。
  
  安抚副使,便是辅助安抚使,分管部分军务,形成牵制。在边境地区,安抚副使可能独立负责某一州。
  
  通常由从五品至正六品文官或武将担任,如朝请大夫(正五品)、朝散大夫(从五品)。
  
  如范仲淹、韩琦就担任过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协助主帅夏竦(陕西经略安抚使)负责对西夏防务,那时便是李元昊正式称帝大举入侵宋朝的时候,著名的好水川、三川口、定边寨战役就发生在那时。
  
  宋人三战全败,死伤数万精锐,关中家家户户挂白幡,哭喊声响彻秦川。
  
  “信…还没看?”龚弘昌抱着弓箭蹲在火堆另一侧,他儿子正啃着块马肉,眼睛却直勾勾盯着李骁手里的信纸。
  
  李骁的拇指按在信封口。
  
  那封口是用红泥封的,上面的印戳已被血浸成黑团,盖着安抚司的大印。
  
  他知道这信的分量。
  
  代州沿边安抚副使,既然能管一州的兵马,这样的人物亲笔信,里面藏的绝不会是家常话。
  
  “打开看看吧。”
  
  石勇急切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姓史的要是真有要事,说不定就写在信中?万一我们能活着回去,也好将消息带到,不然搞丢了信就麻烦了。”
  
  李骁打开了信封,只见里面前后三份信,众人围上前来一起观看,上面写道:
  
  宣和七年九月二十,代州军衙灯下谨呈。
  
  官家在上,朝廷诸公钧鉴:
  
  某近三阅边境,频接边报,金人异动已非寻常。
  
  此非抗初言也。
  
  自去岁至今日,抗于代州城头望北境,金人虎狼,其迹昭昭,其心昭然,抗已多次具札上奏,今再沥血陈词。
  
  云州方向哨马回报,完颜娄室部骑兵万余,自上月起每日在桑干河沿岸操练,甲胄映日,尘烟蔽天;
  
  蔚州榷场忽闭,往日往来的女真商队尽散,唯余细作伪装僧侣,在代州、忻州间描绘地形,某已擒获三人,搜出的地图上,雁门关、石岭关等隘口皆注红圈,旁书“急取”二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