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集:洞房惊魂 (第1/2页)
铁壁关的城门在冬日的晨光里缓缓开启时,最先飘进来的不是寒风,而是一串清脆的驼铃声。“叮铃——叮铃——”,铃声从关外的荒原尽头传来,随着一队身影的靠近,渐渐变得清晰响亮。城墙上的守军握紧了长枪,警惕地探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土路上,一支规模近百人的商队正缓缓走来,领头的是十峰高大的骆驼,驼峰上捆着鼓鼓囊囊的货箱,货箱外罩着深棕色的羊皮,边缘绣着奇异的花纹;骆驼旁边跟着骑马的护卫,个个穿着短款的羊皮袄,腰间别着弯刀,头上裹着白色的头巾,一看便知是西域来的商人。
“是西域商队!”一名斥候快步跑下城墙,向守将禀报。按照铁壁关的规矩,外邦商队需先在关外等候,待斥候核验身份、缴纳关税后,方可入关。守将不敢怠慢,立刻让人去通知将军府,同时亲自带着士兵出关,对商队进行盘查。
商队的首领是个中年胡人,约莫四十岁年纪,身材高瘦,深目高鼻,下巴上留着卷曲的胡须,用一根银线系着。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锦袍,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绿松石的玉带,见守将过来,立刻翻身下马,用略显生硬的官话笑道:“将军辛苦!在下阿史那鲁,来自昭武九姓的石国,特来与大唐通商,还望将军通融。”说着,他递上一封拜帖,还有一小袋成色极佳的金沙——这是给守将的“通关礼”。
守将接过拜帖和金沙,打开拜帖一看,上面写着商队的货物清单:香料、宝石、毛皮、西域美酒,还有一些“中原罕见的奇巧之物”。他又让人检查了几箱货物,确认没有违禁品,便点了点头:“既是通商,便随我入关吧。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入关后需遵守铁壁关的规矩,不得随意走动,不得惊扰军民。”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阿史那鲁连连点头,转身对商队吆喝了一声,商队便跟着守将,缓缓进入了铁壁关。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关隘。关内的军民大多从未见过西域商队,纷纷涌到街道两旁围观。孩子们跟在商队后面跑,好奇地盯着骆驼和胡人的服饰;妇人们站在门口,小声议论着货箱里装的是什么;士兵们则警惕地守在街道两侧,防止有人闹事。
商队行至街道中段时,一匹白色的骏马从队伍后面跑了上来。马背上坐着一个女子,约莫十八九岁年纪,生得极为明艳——深棕色的卷发像跳跃的火焰,披散在肩头,发间缀着几颗圆润的珍珠;皮肤白皙得像雪,却透着健康的红晕;深绿色的眼眸像翡翠,顾盼生辉;她穿着一件彩色的西域裙装,裙料是著名的艾德莱斯绸,红、绿、蓝三色交织,随着骑马的动作轻轻飘动,裙角绣着金色的花纹,走动时,裙上的金银饰片发出“叮当作响”的声音;颈间戴着一条金项链,吊坠是一颗鸽卵大的红宝石,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芒。
“是首领的妹妹,阿史那燕!”有人小声说道。
阿史那燕似乎习惯了被人注视,她勒住马,抬起头,对着围观的人群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笑容里带着几分泼辣和大胆。她甚至对着一个正在吹口哨的年轻士兵眨了眨眼,惹得那士兵满脸通红,连忙低下头。
“这西域女子,倒真是与众不同。”围观的人纷纷感叹,铁壁关的女子大多温婉或坚韧,像阿史那燕这样明艳奔放的,还是第一次见。
商队最终驻扎在关内的一处空地上,阿史那鲁让人搭建了临时的帐篷,又让人守在货箱旁,防止货物丢失。安顿好后,他便带着厚礼——两匹黑狐皮、一箱西域葡萄美酒、还有几颗成色极佳的蓝宝石,前往将军府拜见李崇韬。
李崇韬正在中军大帐处理军务,听闻阿史那鲁来访,便让人将他请进来。阿史那鲁见到李崇韬,立刻躬身行礼:“石国商人阿史那鲁,拜见大将军!久闻大将军威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不必多礼。”李崇韬指了指旁边的座位,“你此次前来,是为了通商?”
“正是!”阿史那鲁连忙点头,“我石国与大唐世代交好,此次带来些西域特产,希望能与大将军麾下的将士们互通有无。另外,也想借此次机会,了解一下铁壁关的情况,日后也好常来通商。”他说着,将带来的厚礼奉上,“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还望大将军笑纳。”
李崇韬看了一眼礼物,没有立刻收下,而是问道:“你可知铁壁关正在与波斯交战?此时通商,怕是多有不便。”
“在下知晓。”阿史那鲁早有准备,“正因如此,在下才想为大将军效力。我商队有几条秘密商路,可以绕过波斯人的防线,为大将军输送粮草和药材。当然,在下也希望大将军能保证商队的安全,日后通商时,能给予些便利。”
李崇韬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铁壁关的粮草和药材确实有些紧张,若是能有秘密商路输送,无疑是雪中送炭。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好!若你所言属实,本帅可以保证商队的安全,通商时也会给予便利。至于你的礼物,本帅收下了,日后若有需要,可直接去中军大帐找本帅。”
“多谢大将军!”阿史那鲁大喜过望,连忙道谢。
离开将军府后,阿史那鲁让人将消息传回商队。阿史那燕听闻兄长与李崇韬达成了合作,便缠着阿史那鲁,让他带自己去见识一下铁壁关的“英雄”。阿史那鲁拗不过妹妹,便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天,阿史那燕骑着白马,在阿史那鲁的陪同下,在关内四处走动。她去了校场,看士兵们操练,当看到上官悦带着斥候队进行攀岩训练时,眼睛瞬间亮了——那个穿着玄色军服的少年校尉,身形挺拔,动作敏捷,虽然看起来单薄,却透着一股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那些粗豪的士兵截然不同。
“兄长,那个校尉是谁?”阿史那燕指着上官悦,语气中带着好奇。
“他叫陈悦,是昭武校尉,前不久在响水河战役中立了大功,据说能从天而降,烧了波斯人的粮草。”阿史那鲁解释道,他早就打听好了铁壁关的重要人物。
“从天而降?”阿史那燕的眼睛更亮了,“倒是个有趣的英雄。”
几天后,李崇韬为了犒赏三军,也为了进一步拉拢阿史那鲁的商队,决定在将军府的校场设下夜宴,邀请军中校尉以上的将领、城中官吏,以及阿史那鲁兄妹参加。
上官悦接到邀请时,正在伤兵营看望石头——石头已经醒了过来,虽然还很虚弱,但能说话了。她看着请柬,眉头微微皱起:夜宴人多眼杂,她的身份本就敏感,若是在宴会上出了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校尉,要不你就称病不去吧?”林墨在一旁建议道。
“不行。”上官悦摇了摇头,“李将军特意邀请,若是不去,会显得我不识抬举,反而引起怀疑。放心,我会小心的。”
当晚,上官悦换上了那套玄色的校尉常服,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破绽,才前往将军府。
将军府的校场早已布置妥当。校场中央点燃了三堆巨大的篝火,火焰窜起两丈多高,将周围照得如同白昼;篝火旁摆放着数十张案几,每张案几上都摆满了烤肉、美酒和水果;丝竹乐队坐在角落,演奏着欢快的乐曲;士兵们和将领们陆续到来,三三两两地围坐在案几旁,喝酒聊天,气氛热烈。
上官悦刻意选了个最角落的位置坐下,这个位置靠近校场的边缘,旁边是一道矮墙,若是有意外,方便离开。她拿起酒杯,倒了一杯酒,却没有喝,只是放在手中把玩,目光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很快,李崇韬和柳氏、李明月走了过来。李崇韬穿着一身藏青色的锦袍,柳氏穿着淡粉色的襦裙,李明月则穿着一身水绿色的骑射服,显得格外清丽。众人纷纷起身行礼,李崇韬摆了摆手,笑着说:“今日是家宴,不必多礼,大家随意。”
阿史那鲁和阿史那燕也随后到来。阿史那鲁穿着深蓝色的锦袍,阿史那燕则换了一身更华丽的西域裙装,红色的裙料上绣着金色的孔雀图案,颈间和腕上的金银饰物更多了,走动时,“叮当作响”的声音格外引人注目。
“大将军,夫人,大小姐!”阿史那鲁躬身行礼,阿史那燕也跟着屈膝行礼,动作虽然不标准,却透着几分娇憨。
“阿史那首领,阿史那姑娘,请坐。”李崇韬指了指主位旁的两张案几。
阿史那燕却没有立刻坐下,她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过,很快就找到了角落里的上官悦。她眼睛一亮,对着李崇韬笑道:“大将军,我听说那位能从天而降的陈校尉也在,不知可否为我引荐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