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谁,安禄山长子? (第1/2页)
巍巍高门,相府森严。
站在门口,韦谅有些惊讶的低头,看向自己腰间的横刀,随即坦然的解下腰间横刀,笑着递出道:“失礼了,在千牛卫的时候习惯了,出入向来少有人挡,是在下的过错。”
赵冷眉头轻轻一挑,看了韦谅一眼,随即拱手接过韦谅的横刀,退了开来。
韦谅是京兆韦氏彭城公房的长子长孙,他的父亲韦坚虽然官是正五品的长安县令,但散官却是正四品上的正议大夫。
他又是太子的内侄,京兆韦氏彭城公房的嫡子,早就入了千牛卫,从一开始的备身左右,升到了现在正六品下千牛备身。
但,那又如何?
这里是右相府。
赵冷虽是从八品下的右骁卫兵曹参军,但他却是右相亲信。
这些年在右相府门口,赵冷亲眼见的以往威风,现在却卑躬屈膝唯唯诺诺的朝中重臣还少吗?
韦谅唯一让他有些忌惮的,就是他是太子的内侄,同时也是右相的外甥。
赵冷身体微微一顿,脸色沉了下来。
他刚才就觉得韦谅话里别有味道,只是一时间没有听明白。
他是右相的外甥,今日是家族拜访。
同时,今日是正月初二,百官放假,人家家宴,他赵冷却这时候做那冷冰冰的拦门客,真真是自讨没趣。
赵冷侧身,看着和李岫一起远去的韦谅,忍不住的低骂一声:“该死的世家子。”
……
田园水硙,利尽上腴。
林亭幽邃,甲于都邑。
韦谅搀扶母亲姜氏,跟着李岫一起进入豪华鼎盛的宰相府。
他的脑海中,不由得闪过赵冷的身影。
低头间,眼神冰冷。
赵冷是李林甫宰相府的核心护卫之一,甚至在很多时候,他都会奉李林甫的相令,率右骁卫传令抓人。
长安城,真正负责京畿治安的,是左右金吾卫。
金吾卫之外,还有京兆府,长安万年二县。
当然,龙武军,也就是以前的百骑司,是藏的最深的。
千牛卫,如果单论,这些年的职权的确被削的厉害,但有个人在替李隆基同时看着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这个人就是右监门卫大将军高力士。
他才是真正替李隆基看着整个长安城的人。
本来长安城的治安力量就这些,大不了加上刑部和大理寺,但是右骁卫却借助李林甫的手,插手长安多事,其中难免会有矛盾,虽然大家奈何不了李林甫,但对右骁卫这些人却极不待见。
李林甫如此做,也是因为他对其他各方面的力量并不太信任,反而是一直被隔离在外的右骁卫,成了他最佳的工具。
打李义府,就要打掉赵冷。
韦谅微微抬头,前引半步的李岫,一边走一边说道:“阿耶眼下还在陪同圣人祭祀,如今家中除了外甥夫妇和诸妹妹夫以外,只有姑母和姑丈先到,请姑母先去后堂用茶。”
“嗯!”姜氏点头,有些感慨的说道:“许久没有见到二娘了。”
李岫的亲姑母,自然也是姜氏的亲表妹。
李岫的姑丈,是吏部郎中卢仲谦。
同样,卢仲谦也是韦谅的姨丈。
这些记忆从韦谅的脑海深处浮了上来,随即,在行走之间,韦谅的脸上已经逐渐的带起一丝习惯性的羞涩。
十六岁的翩翩少年郎,长安世家子。
……
后堂之内,韦谅很认真对着姨母,姨丈,还有李岫的夫人张氏,恭敬行礼。
姜氏坐在一旁,拉住李氏的手,问道:“七郎没来吗?”
李氏摇摇头,有些无奈的说道:“来了,不过和二郎他们出去了。”
这里是平康坊,旁边就是西市,卢羿找个机会就出门去了。
李氏抬头看向谦逊恭敬,温和腼腆的韦谅说道:“七郎若是有大郎这样的风采,阿姐,妹妹也就什么也不用操心了。”
姜氏嘴角闪过一丝得意,抬头看向韦谅和李岫说道:“你们兄弟自去转转,我们姐妹谈谈我们的事情。”
“喏!”韦谅和李岫同时拱手,然后再度躬身,退了后堂。
……
庭廊纵横,绿松遍布。
掩映之间,能够看到一丝衣角在假山角落里闪过。
后院有一座水湖,此刻已经完全结冰。
正在石亭下,韦谅有些好奇的看向李岫道:“兄长,听说这里曾经是当年卫国公李靖的府邸?”
“谅弟可是听说了什么?”李岫笑着招呼韦谅在石亭坐下。
韦谅点点头,说道:“传言当年有异人路过为卫国公府,言及‘后人有居此宅者,贵不可言’,市井传言,后来便是阿舅得了这座宅子。”
“贵不可言?”李岫笑笑,问道:“何者算贵不可言呢?”
韦谅侧身看向整个相府,轻声道:“如同阿舅这样的宰相,便算是贵不可言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