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我在清代当知县 > 盐济甘泉

盐济甘泉

盐济甘泉 (第2/2页)

赵三脸色一白,不敢再说话。刘满仓让人把私盐没收,送到粥棚,又让人把赵三押回县衙审讯。他知道,赵三是许望山的人,从他嘴里或许能掏出许望山囤积居奇、贩卖私盐的证据。
  
  可审讯并不顺利。赵三一口咬定私盐是自己弄的,和许望山没关系。刘满仓审了一天,赵三嘴硬得像块石头,还放狠话:“大人,我劝你别查了,许东家不会放过你的。”
  
  刘满仓气得拍了桌子,却也无可奈何。他知道,没有证据,动不了许望山。就在他一筹莫展时,王敬之拿着一本账册跑了进来:“大人,有线索了!”
  
  原来,王敬之在整理县衙的旧账时,发现去年许望山的盐铺报的盐税有问题——账面上写着全年卖盐一万斤,可根据盐井的产量,许望山至少卖了三万斤,剩下的两万斤,很可能是私盐。
  
  “好!”刘满仓眼睛亮了,“周虎,你带两个人,悄悄去许望山的盐仓查探,看看他到底囤了多少盐。”
  
  周虎领命去了,半夜才回来,身上沾着不少草屑。“大人,许望山的盐仓在城北的破窑里,我趴在墙头看了,里面堆了至少十几囤盐,估计有上万斤。他还雇了十几个打手守着,戒备森严。”
  
  刘满仓点点头,心里有了主意。他让人把赵三带出来,把那本账册扔在他面前:“赵三,你看看这个。许望山去年私卖两万斤盐,偷税漏税,按律要抄家流放。你要是肯指证他,我可以向朝廷求情,免你的罪。”
  
  赵三看着账册,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知道许望山的脾气,要是自己被定罪,许望山绝不会管他;可要是指证许望山,许望山的姐夫肯定会报复。他犹豫了半天,终于咬了咬牙:“大人,我说。那些私盐都是许望山让我卖的,他还让我在盐里掺沙土,说是‘降低成本’。他的盐仓里囤了一万五千斤盐,都是洪灾前收的,他说要等盐价涨到一百文一两再卖。”
  
  拿到赵三的供词,刘满仓立刻让人写了状纸,派人快马送往府城。可他心里清楚,许望山的姐夫是通判,状纸未必能递到知府手里。他得先下手为强,把许望山的盐抢出来,给百姓救急。
  
  第二天一早,刘满仓带着周虎和二十个捕快,直奔城北的破窑。许望山的打手们见县衙的人来了,立刻抄起棍子拦在门口:“你们干什么?这是许东家的地方,不许进!”
  
  “奉知府大人令,查抄私盐!”刘满仓掏出赵三的供词,“谁敢阻拦,以私盐同党论处!”
  
  打手们面面相觑,不敢上前。周虎带人冲进去,撬开盐仓的门,里面果然堆满了盐袋,白花花的盐粒从袋口漏出来,在阳光下闪着光。
  
  “把盐搬到粥棚去!”刘满仓一声令下,捕快们和闻讯赶来的百姓一起,扛着盐袋往粥棚跑。百姓们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有的甚至哭了出来:“有盐了!孩子有救了!”
  
  就在这时,许望山带着一群人赶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府台衙门的差役。“刘满仓!你敢抢我的盐!”许望山气得脸都红了,指着刘满仓的鼻子骂,“我姐夫是府台通判,你等着,我要参你一本!”
  
  “许望山,你囤积居奇,贩卖私盐,还在盐里掺假,害死百姓,我这是依法办事。”刘满仓冷冷地说,“你的盐,我会按灾前的价格付钱,但你必须把之前抬价赚的钱吐出来,分给百姓。”
  
  “付钱?我不要你的钱!”许望山吼道,“你把盐还给我,不然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府台衙门的差役上前一步,对着刘满仓拱了拱手:“刘大人,许东家已经把状纸递到府台大人那里了,说您私闯民宅,抢夺财物。请您跟我们回府城一趟,配合调查。”
  
  刘满仓心里一沉,他知道,这是许望山的圈套。可他不能走,粥棚里的百姓还等着盐,赈灾粮还没到,他走了,百姓怎么办?
  
  “我不能跟你们走。”刘满仓说,“甘泉县的百姓还需要我,等赈灾粮到了,百姓安稳了,我自然会去府城解释。”
  
  “刘大人,你这是抗命。”差役脸色一沉,“别怪我们不客气。”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个穿着官服的人骑着马赶来,身后跟着几个随从。“奉巡抚大人令,传刘满仓、许望山即刻到巡抚衙门问话!”
  
  许望山和刘满仓都愣了。巡抚大人怎么会管这种小事?
  
  原来,刘满仓在派人送状纸去府城的同时,也让人把许望山的所作所为写成书信,送给了陕西巡抚岳钟琪。岳钟琪是雍正皇帝信任的大臣,一向痛恨贪官污吏和奸商,接到书信后,立刻派人赶来甘泉县,要亲自审理此案。
  
  到了巡抚衙门,岳钟琪升堂问案。许望山还想狡辩,可赵三的供词、账册上的证据,还有百姓的证词,都摆在他面前,他再也无法抵赖。岳钟琪当即下令,将许望山革去功名,抄家流放,他的姐夫也因为包庇罪被罢官。
  
  许望山囤积的盐,被全部没收,按灾前价格卖给百姓,他之前抬价赚的钱,也被分给了受灾的百姓。甘泉县的盐价终于恢复了正常,粥棚里的百姓喝上了加盐的粥,那些因为缺盐病倒的人,也渐渐好了起来。
  
  几天后,赈灾粮运到了甘泉县。刘满仓组织百姓们重建家园,修复堤坝,补种庄稼。百姓们感激他,都叫他“刘青天”,有的甚至把他的名字写在牌位上,供奉在家里。
  
  雍正五年九月,天气渐渐转凉。刘满仓站在粥棚前,看着百姓们捧着热气腾腾的粥,脸上露出了笑容。粥里的盐不多,却足够让百姓们有力气活下去。他知道,这场和盐商的斗争,他赢了,赢的不是许望山,而是百姓的信任。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甘泉县的土地上,虽然田地里还有淤泥,屋舍还有破损,但百姓们的眼里有了光。刘满仓知道,只要百姓们还在,甘泉县就还有希望。他转身往县衙走,靴底的泥浆已经干了,踩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像一首希望的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