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破晓 (第2/2页)
他顶着内部质疑和母亲的不赞同,坚持推进着“文化生活空间”的改造计划。在寻找合适的运营负责人屡屡受挫后,他做出了一个令周韬都感到意外的决定——他亲自去拜访了“墨韵斋”那位年近七旬、脾气古怪、却对古籍版本学极有造诣的老店主,顾老先生。
第一次拜访,吃了闭门羹。顾老先生隔着门板,声音沙哑而冷淡:“林家的大老板?我这小庙容不下您这尊大佛,请回吧。”
林镇钦没有动怒,也没有离开,只是在门口站了许久,然后让周韬将一份他亲自拟定的、关于如何保留“墨韵斋”古籍特色、同时引入现代阅读体验的详细规划书,从门缝里塞了进去。
第二天,他又去了。这次,顾老先生让他进了门,但态度依旧疏离。林镇钦没有谈宏大的商业规划,而是与老先生聊起了店里几本绝版古籍的版本源流,聊起了他少年时和大哥在这里度过的时光。他提到大哥林镇宇曾经特别钟爱店里一套民国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可惜后来再也找不到品相那么好的了。
提到林镇宇,顾老先生浑浊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波动。他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那套书……镇宇那孩子,确实很喜欢。他走后,我就把那套书收起来了。”
共同的回忆,像一把钥匙,轻轻撬开了一道缝隙。
随后的几次拜访,林镇钦不再以林氏总裁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渴望保留与兄长共同记忆的弟弟的身份,与顾老先生交流。他倾听老先生对书店的感情,对现代商业冲击的忧虑,也坦诚自己希望这家书店能以新的形式活下去,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这些宝贵典籍的愿望。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顾老先生最终被他的诚意和对书店本身价值的尊重所打动,同意出任改造后的“墨韵斋”名誉馆长和首席顾问,并答应帮忙说服几位老员工留下。而他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书店的核心区域,必须保持那份静谧与书卷气,不能变成喧闹的咖啡馆。
林镇钦郑重应允。
有了顾老先生的支持,“墨韵斋”的改造计划终于得以真正启动。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最顽固的堡垒,已经被攻克。
晚上,林镇钦回到别墅,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久违的舒缓。谢艳玲正在客厅地毯上陪小承砚玩积木,看到他回来,抬头对他笑了笑。
“‘墨韵斋’那边,似乎有进展了?”她敏锐地问。
林镇钦在她身边坐下,伸手将试图爬走的儿子轻轻揽回身边,点了点头:“顾老先生答应了。”
“太好了。”谢艳玲由衷地为他高兴,也分享了自己的好消息,“‘心域’这边,‘基石资本’的投资到位了。”
两人相视一笑。没有过多的言语,却都明白彼此在这一段艰难时日内,所付出的努力和承受的压力。
林镇钦看着在地毯上咿呀学语、无忧无虑的儿子,又看了看身边虽然疲惫却眼神明亮的女人,心中那片因“墨韵斋”而掀起的、关于过往与责任的波澜,渐渐平息下来,化为一种更加深沉平静的力量。
他伸手,将谢艳玲和小承砚一起拥入怀中。
窗外,夜色渐深,但黎明已然不远。
他们各自在风雨飘摇中守住的航船,终于看到了破晓的微光。
而这光芒,也照亮了他们“共生”道路上,又一座被跨越的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