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池鱼 (第2/2页)
皇上对周叔在陵州的政绩极为满意,将其调任户部郎中。皇上也需在户部安插自己人,而非任由皇后的兄长国舅一手把持。
任命一下,周叔便在骑马半柱香即达皇宫的广胜街,买了个一进的小院。稍大的院子他实在买不起——知府的俸禄,多贴补在替百姓修水渠上了。收拾好院子,父子俩便从水生家搬了过去。
周叔上任才两月,朝堂早朝时便有御史弹劾他:其一,趁灾荒拐带他人小妾逃至辽东郡落户;其二,借治理陵州田地之机滥杀无辜,激起民愤;其三,因担心拐带小妾之事败露,竟将其主家杀光灭族,残暴至极!
皇上淡淡扫视堂下群臣。户部尚书见皇上未表态,瞥了吏部郎中一眼。吏部郎中随即出列,言道按律周大人当入监两年。
皇上沉着脸,心知肚明这是户部国舅势力要拔掉周大人这颗钉子。当初周大人曾上奏折详陈陵州乱象:灾荒时期,官员家眷趁火打劫,用赈灾粮强取豪夺百姓土地;战事稍定,这些人又回来索要已登记造册的土地。若不处置这批人,无地可分给百姓,民怨沸腾,局势难稳。至于拐带小妾一事,在皇上看来,比起周大人安定陵州的大功,实属不值一提的小节,只是这违律之事,不便由他这个皇帝表明态度。
见无人为周大人说话,皇上只得道:“周郎中拐带他人小妾一事,需细细查明。”说罢,命身边太监传旨大理寺调查。对弹劾中提到的“陵州滥杀”一节,皇上却只字未提——那本就是他的授意,周大人不过是他手中一把刀。死一批人,杀错几个,与一个州府的稳定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周大人随即被收押大理寺。其随从王叔惊慌失措跑到水生院中报信。水生听罢,安抚道:“莫慌,回去看好家,照顾好景宇要紧。”
跟随先生历练几年,水生已能沉稳处事。他将事情细细捋了一遍:皇上不提周叔在陵州抓杀之事,表明此事皇上知晓且默许;说周叔灭岳母主家满门,水生相信是真的——想扳倒周叔的人,这一个多月定已去陵州查证。周叔也必会找机会替岳母报仇。至于拐带小妾一事,皇上应也有意保周叔,只是此事棘手,且会牵连出岳母。
水生连忙写信,命管事快马加鞭送回白月湾。随后,他求助于苏公子,请他搭线联系宣王,说自己想进大理寺探望一位同乡。
宣王听苏公子说是水生所求,并未立即应允,先派随从打探水生要探望的犯人底细。得知是新任户部郎中周大人,心中了然——从父皇安排的陵州知府到户部郎中,此人定是父皇倚重之人。这个人情,他自然会给水生。当晚,宣王便遣随从告知水生:大理寺已打点好,明日直接去便是。
水生到了大理寺,见周叔精神尚可。大理寺的人个个是人精,没人会明着与皇上作对,自然不会过分刁难周大人,他也未受刑罚。
周叔见水生来探,扶着他肩膀低声道:“你赵姨的主家,天灾时除了一个带着仆人在外行商的儿子,其余连仆人全死了。陵州平定叛军后,那主家之子带着仆人回了嘉县。我设计诱他霸占一大片他以为无主的土地,趁机除掉了他们。如今,那畜牲一家确已死绝。”
周叔小心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接着道:“别替我担心。帮我照看好景宇。你眼下最要紧的是安心准备春闱,莫要四处求人。吏部是国舅的地盘,这是皇上与国舅争权,我不过是遭殃的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