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王府婚宴观新礼,暖情暗涌慰初心 (第1/2页)
“好啊。”婴宁点头应着。
她心里清楚,时念不是不想去凑迎亲的热闹。
可她没再追问,只是陪着时念站在雪地里,任由细碎的雪粒落在肩头,听着远处锣鼓声越来越近。
没过多久,就见阿福从西厢房跑出来,耳朵尖还是红的,身后跟着暖夏。
暖夏手里攥着块绣帕,指尖轻轻绞着帕角,走到阿福身边时,头微微低着,连说话都放轻了声音。
不知阿福说了句什么,暖夏猛地抬头,脸颊瞬间红透。
就像是枝头初绽的红梅,连耳尖都泛着红。
雪还在下,落在两人的头上,却没人觉得冷。
时念看着眼前这幅画面,嘴角的笑意越发真切。
阿福总算敢把心意说出口,暖夏也有了可以依靠的人,怡红院的每个人都在朝着好的方向走,这就够了。
至于她自己,那些曾在心底一闪而过的悸动。
早已化作守护怡红院的力量,比任何儿女情长都更坚定、更绵长。
远处的锣鼓声终于近了,混着百姓的欢呼和鞭炮的脆响,震得空气都暖了几分。
时念望着街面的方向,眼底没有半分怅然,只有释然。
许澜沧和叶云舒的新生活要开始了,而她的生活,就在身后这座渐渐热闹起来的怡红院,在每个伙计、姑娘的笑脸上。
暮色像一块浸了浓墨的绒布,慢悠悠罩住盛京的天空,连最后一点霞光都被吞了进去。
可梁王府外的街却亮得晃眼,两排绣着“囍”字的风灯从府门一直延伸到街口。
橘色的光透过纱罩,在积雪上映出连片的暖影,风一吹,连灯影都透着喜庆。
接亲队伍刚绕着内城走了第三圈回来,打头的侍卫正指挥着仆役往围观人群里撒铜板。
哗啦啦的铜响混着百姓的欢笑声,把“亲王大婚、与民同乐”的热闹劲儿推到了顶点。
几个穿棉袄的孩童追着铜板跑,棉鞋踩在雪地里,留下一串凌乱的脚印,笑得格外欢实。
时念站在王府侧门的回廊下,看着孩童们的身影,手里攥着的暖炉已经温了大半。
她今天穿了件月白色暗纹披风,既不张扬,又衬得她肤色愈发清透。
站在满是红绸的王府里,倒像一汪澄澈的雪水,格外显眼。
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婴宁提着裙摆快步跟上,手里还攥着块刚从街上买的糖画。
是只展翅的凤凰,糖霜沾了点雪,亮晶晶的。
“念姐,你看这糖画师傅的手艺,真精致!”
她把糖画递到时念眼前,语气里满是雀跃。
这是婴宁第一次踏足亲王府邸,来往的仆役都穿着簇新的绸缎,袖口绣着王府的纹样。
连端茶的丫鬟都梳着规整的双环髻,发间插着银簪,衬得她自己身上的襦裙有些寒酸。
她忍不住想起刚进怡红院时的局促,手指悄悄拽了拽裙摆,怕哪里做得不妥当,丢了怡红院的脸面。
时念笑着接过糖画,眼底带着点调侃。
“多大人了,怎么还这么喜欢吃这些……”
转头看向王府内院,穿过月亮门就能看见正厅前的拜堂场地。
红毡从台阶一直铺到门口,像条红毯。
两侧立着扎满绢花的彩棚,绢花是真的腊梅剪枝,混着檀香的味道,漫在空气里,又暖又香。
几个管事正指挥着仆役摆放宾客的席位,紫檀木的桌椅摆得整整齐齐。
每个席位前都放着描金的茶杯,忙而不乱,透着王府的气派。
“走吧,别站在这儿吹风,冻着了一会儿没胃口吃宴席。”
时念拉起婴宁的手,往内院走。
沿途遇到不少穿着锦袍的官员和打扮华贵的夫人,官员们大多面色严肃,偶尔低声交谈几句,话题离不开朝堂。
夫人们则拿着绢帕,说说笑笑,目光时不时扫过往来的女眷,带着点打量。
时念大多只是颔首致意,没有主动上前应酬。
她如今虽因怡红院的文化事在盛京小有名气,却不愿在这种权贵聚集的场合过多攀附。
怡红院的底气,从不是靠谁的恩典。
倒是有几位曾去过怡红院女宾日的夫人,远远看见她就笑着招手,眼神里满是熟稔,还喊着“时老板,过来坐”。
如此一幕倒让婴宁紧绷的肩膀松了些,悄悄松开了攥着裙摆的手。
拜堂的吉时定在戌时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