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拒储位守民间立场,闻江南分会遭封 (第1/2页)
时念深吸一口气:
“多谢殿下好意,泉州旧案我会自己查。”
“若是后续需要官府协助,我会按正规流程递公文到顺天府,就不劳烦殿下调动京营了。”
她顿了顿,目光越过李公公,望向厅外的庭院。
这满院的烟火气,比皇宫里的权力博弈更让她踏实。
“公公您看,怡红院现在做的,就是教育普及、科举公平的实在事。”
“不卷入朝廷,反而保持初心,把这些事做得更纯粹。”
她转头看向李公公,语气诚恳:
“若是五皇子真看重寒门教育,不如多在朝堂上推动各州府官学免费入学和寒门学子赴考盘缠补贴这类政策。”
“我相信这比给我个人一个官职,价值实在得多。”
李公公看着时念眼底的坚定,又望了望厅外其乐融融的场景,心里清楚再劝也无用。
五皇子本想借怡红院的“民间文化影响力”巩固民心,可时念把立场摆得明明白白。
只做“民间推动者”,不做“皇权依附者”。
他只能叹了口气,从锦盒里取出另一封折叠的密信,递到时念手里:
“既然时老板心意已决,咱家也不勉强。”
“只是殿下让咱家给您带句话。”
“泉州海贸旧案的残余势力,最近正往南岸转移,似乎想借着南岸盐仓的旧渠道东山再起,您查案时多当心。”
时念接过密信,展开一看,里面是几行潦草却工整的字迹。
信中内容写着“泉州残余势力名单”、“南岸盐仓联络点”。
想来是五皇子从苏湄那里得到线索,特意转交给她,也算变相示好。
“还请公公替我谢过五皇子殿下。”
时念将密信仔细收好,语气平和:
“若是后续追查泉州残余势力需要配合,怡红院愿意协助官府。”
李公公点点头,躬身告辞。
走到院门口时,正好撞见吴婶领着一群小孩子从书坊出来。
孩子们手里捧着刚领到的笔墨,蹦蹦跳跳地喊“吴婶再见”。
吴婶笑得眼角堆起皱纹,往每个孩子手里塞了块糕点:
“好好读书,将来出息了,别忘了回怡红院看看。”
李公公望着这一幕,心里忽然透亮。
怡红院的“影响力”,从来不是靠权力赋予,而是靠这些“给馒头、送笔墨、答疑解惑”的实打实帮衬,一点点攒起来的。
他摇了摇头,转身往皇宫方向走。
五皇子想拉拢时念的心思,怕是要彻底落空了。
送走李公公,时念刚回到正厅,阿福就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担忧:
“念姐,五皇子会不会因为被拒,找咱们怡红院的麻烦啊?”
“之前太子就是因为咱们不肯站队,故意刁难书坊……”
“放心,不会。”
时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指了指案上的密信:
“五皇子现在最需要的是民心,而怡红院是百姓认可的民间文化场所,他不会轻易动我们,反而会想维持表面的和气。”
“而且他给的泉州线索,也是想跟我们保持良性互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