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第1/2页)
庆州。
总司令部。
夜深如墨,办公室里只亮着一盏孤灯。
陈庆之站在巨大的地图前,一动不动,已经站了两个时辰。
北境十六州的版图,在他的注视下,仿佛变成了一片看不到希望的泥潭。
五年。
他只有五年。
他闭上眼,沐瑶在谈判桌上说过的那些话,又一次在脑中回响。
“最大的差距,是思想,是制度,是那源源不断培养人才的,看不见的体系。”
他猛地睁开双眼,双手撑在冰冷的桌沿。
两个最棘手的问题,像两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
第一个问题,工业。
要对抗沐瑶的工业国,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
可工厂从何而来?
学沐瑶那样,拉拢商贾,发行债券,用资本的力量去催生?
那和沐瑶的共和国,又有什么区别?
他要建立的,是一个属于劳苦大众的世界。
他绝不能再培养出一批脑满肠肥的资本家,然后等着他们吸干工人的血,最后再反过来推翻自己。
这条路,走不通。
第二个问题,内部。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
有拥护者,就必然有反对者。
那些被没收了土地的乡绅,那些被剥夺了特权的旧贵族,他们不会甘心失败。
他们会像毒蛇一样,潜伏在阴暗的角落,随时准备咬上致命的一口。
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组织,去肃清这些内部的敌人。
可这个组织,该是什么样?
那样的机构,一旦建立,就是一头无法控制的猛兽,最终只会吞噬革命本身。
陈庆之感到一阵无力。
他可以带兵打仗,可以冲锋陷阵。
但治理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新的秩序,这远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他第一次,对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报告!”
门外传来警卫员的声音。
“总司令,沐先生到了。”
沐先生?
陈庆之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沐渊亭。
他竟然已经到了庆州。
“请他进来。”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道清瘦的身影走了进来。
还是那身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但那股属于文人的儒雅,已经被一种钢铁般的坚毅所取代。
他瘦了。
也硬了。
像一块被反复捶打过的铁。
“子由。”沐渊亭先开了口,脸上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但站得笔直。
“兄长。”陈庆之迎了上去,两人双手交握。
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了这声简单的称呼。
他们都清楚,从沐渊亭叛逃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再仅仅是旧友,而是捆绑在同一驾战车上的同志。
“一路辛苦。”
“还好。”沐渊亭环视了一圈这间简陋到堪称寒酸的办公室,最后视线落在那副巨大的地图上。
“看来,你遇到了麻烦。”
他不是在问,而是在陈述。
陈庆之没有隐瞒,他指着地图,将自己面临的两个死结,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关于工业,关于内部的敌人。
沐渊亭安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
仿佛他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解答这两个问题。
“关于工厂,”沐渊亭走到地图前,伸出手,在代表着矿产资源的几处标记上轻轻点了点。
“沐瑶的道路,我们确实不能复制。”
“但我们可以走另一条路。”
“国营。”
陈庆之的身体微微一震。
国营?
“工厂,不属于任何个人,也不属于任何资本家。”沐渊亭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它属于国家,属于全体人民。它创造的利润,也将用于全体人民。”
“我们要提倡一种新的风尚,那就是工人最光荣。我们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是他们的劳动,在建设这个国家。”
“我们还要制定从上到下的工资标准,保证相对的公平,杜绝剥削的产生。”
一番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陈庆之脑中的迷雾。
对啊。
国营。
这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工厂。
这才是他想要的,那个世界的雏形。
“我明白了。”陈庆之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巨石落了地。
“那第二个问题呢?”他追问道:“那个专管反革命的组织……”
“这个问题,她也给出了答案。”
沐渊亭说着,从随身的布包里,拿出了一本厚厚的,用牛皮纸包裹着书封的书。
他将书递给了陈庆之。
陈庆之伸手接过,入手很沉。
他低下头,看向那朴素的封皮。
上面用最简洁的黑体字,印着五个大字。
《钢铁的练成》
陈庆之的心,猛地一跳。
“这是……”
“一本话本。”沐渊亭的口吻很平淡,“我闲暇时写的。”
陈庆之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
一本话本,如何解决内部敌人的问题?
沐渊亭似乎看穿了他的疑惑,补充了一句。
“是她写的。”
“她让我,用我的名字,在北境发表出去。”
轰!
陈庆之只觉得自己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沐瑶写的?
让他用沐渊亭的名字发表?
为什么?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颤抖着手,翻开了书的第一页。
扉页上,没有前言,没有序章。
只有一行娟秀而有力的钢笔字。
陈庆之看着那行字,整个人,如同被闪电击中,僵在了原地。
那上面写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