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第2/2页)
献给所有被我牺牲的同志,以及,那个我永远无法抵达的新世界。
那一行字,像一根烧红的铁钎,烙在陈庆之的脑海里。
他的手在发抖。
这本书,竟然是她写的。
她让他用他的名字发表。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抬起头,看向沐渊亭。
“你看完了?”他的嗓子有些干。
沐渊亭点了点头,面容平静,但那份平静之下,是早已被风暴碾压过的废墟。
“看完了。”
“这书里……到底写了什么?”陈庆之追问,他迫切地需要一个答案,一个能解释这一切疯狂的答案。
沐渊亭没有立刻回答。
他走到那扇简陋的窗前,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
北境的冬天,总是这么压抑。
“它写了一个故事。”沐渊亭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什么:“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年轻人的故事。”
保尔。
一个陌生的名字。
“他出身贫寒,很早就投身革命。他打过仗,负过伤,修过铁路,当过干部。他将自己的一切,他的青春,他的健康,他的爱情,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他所信仰的那个事业。”
沐渊亭的叙述很平淡,没有夹杂任何个人情绪。
可正是这种平淡,让陈庆之的心,一寸寸地沉了下去。
“在这之前,我以为我懂了她说的革命。”沐渊亭自嘲地笑了笑:“打倒皇权,建立共和……我以为那就是全部了。”
“我错了。”
“我们都错了。”
陈庆之的呼吸停滞了一瞬。
“我们看到的,只是她想让我们看到的。她说的社会,她说的平等,我一直觉得那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于圣贤书中的大同世界。”
“一个美好的,却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直到我看了这本书。”
沐渊亭转过身,看着陈庆之,那份沉静的背后,是彻底的清醒。
“我才明白,那不是空想。那是一条路,一条需要用鲜血和钢铁铺就的路。而她,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更早地看清了这条路的全貌。”
“她甚至……看清了路的尽头。”
陈庆之拿着书的手,不自觉地收紧:“她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又为什么要用你的名字发表?”
“因为她做不了保尔。”沐渊亭的回答,像一把锥子,狠狠刺入陈庆之的心脏:“她要亲手建立一个与保尔为敌的世界,一个需要被保尔们去推翻的世界。”
“而我们,”沐渊亭的目光落在那本书上:“她希望我们,能成为保尔。”
陈庆之的大脑,一片空白。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在这本书里。”沐渊亭指了指陈庆之手中的书。
“你自己看吧。”
“看完,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沐渊亭说完,便转身离去。
他走得很决绝,没有一丝留恋。
办公室的门被轻轻带上,房间里只剩下陈庆之一个人。
他站在原地,良久没有动。
窗外的天色,愈发阴沉。
他低下头,看着手中的书。
《钢铁的练成》。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桌前,坐下,翻开了第一页。
……
时间,在纸页翻动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
陈庆之完全沉浸了进去。
他跟随着那个叫保尔的年轻人,经历了一场场残酷的战争,看到了一个旧世界的崩塌和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他看到了保尔的迷茫,看到了他的成长,看到了他如何将个人的情感,熔炼进那股名为“革命”的洪流之中。
当他读到,保尔的战友们为了肃清内部的敌人,成立了一个名为“契卡”的组织时,他的心脏猛地一缩。
书里写道,这个组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用最铁血的手段,去审判和处决那些隐藏在人民内部的叛徒、间谍和投机分子。
这不就是他苦苦思索,却又不敢触碰的那个答案吗?
一个必要的,却又无比危险的组织。
沐瑶用一本话本,用一个虚构的故事,将这个血淋淋的答案,摆在了他的面前。
他继续往下读。
他看到了保尔在和平年代,为了建设国家,在冰天雪地里修建铁路,最终拖垮了身体。
他看到了保尔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被禁锢在小小的房间里。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的人生已经结束时,他却靠着惊人的毅力,口述完成了自己的小说,用另一种方式,回到了战斗的队伍中。
陈庆之的呼吸,变得越来越沉重。
当他读到全书最核心的那段话时,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页上,保尔·柯察金的故事,已经结束。
但属于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许久。
许久。
陈庆之缓缓地,重新坐了下来。
他捡起那本书,用手轻轻抚过那一行娟秀而有力的题字。
那股几乎要将他撕裂的痛苦,渐渐沉淀下来,化作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沉甸甸的决然。
天,已经亮了。
一缕晨光,从窗外透了进来,照亮了办公室里的尘埃。
陈庆之合上了书。
他站起身,走到那副巨大的地图前。
他的目光,越过北境十六州,落在了遥远的南方,落在了那座名为京城的,庞大的战争机器之上。
那里,有他此生最爱的女人。
那里,也有他此生最强大的敌人。
他的手,缓缓抬起,向着她敬了一个属于工农革命军的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