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乱战异世之召唤群雄 >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

第1331章春闱已至,战前科举,人才辈出 (第1/2页)

元始四年,二月。
  
  到了这个时间点,内阁之中,一副即将大战,风雨欲来的气氛已经越发浓烈了。
  
  一担担的粮食,已经开始通过运兵车,分批进行前期的调动。
  
  而天京之内,除了知晓内情的内阁少数几个人之外,剩下的大众,却丝毫没有大战之前紧迫的气氛,反而还因为春闱将至,这个时候可是热闹的很。
  
  在计划之中,即将开始的大战固然紧要,但治国安邦,文武之道,不可偏废!
  
  科举,就是为战后储备人才,为大汉积蓄文脉!若因大战而废科举,无异于自断一臂!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计划之中的大战即将要开始了,但是,大汉的第二次科举,却依旧没有因此而耽误,而是照例如期举行。
  
  大战预计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开始,从二月份的时候开始考试,等到了三月的时候放榜,这个时间完全来得及。
  
  同时,等到科举结束之后即开刀兵,也是为了昭告天下,纵有刀兵之险,国家抡才大典,绝不停顿!
  
  聚天下之人心,彰显朝廷之定力!
  
  每年的二月份,依旧春寒料峭,可却挡不住天京城涌动的热流。
  
  两万多来自天南地北的士子们,裹着厚薄不一的棉袍,背着沉甸甸的书箱,汇聚在巍峨的贡院门前。
  
  贡院门口,礼部尚书蒯亮为主,柳还真与杨彪二人一左一右,一位主考官,两名辅考官,不约而同望向了下面密密麻麻的考生。
  
  科举本就是由礼部来主持,这一次的科举又相对特殊,故而,礼部尚书蒯亮这才亲自做为了主考官。
  
  至于剩下的两个辅考官柳还真与杨彪二人,一个出身六大世家之一的柳氏,一个出身六大世家之一的杨氏,都是名扬天下的大儒,如今也都在大汉朝廷之中为官。
  
  王羽让赵安陵为主,从去年年末开始,在地方上普及教育,甚至是实行三年义务教育制度,这是为了打压世家的力量。
  
  可是,这次科举的三个考官,三个出身世家,其中有两个还是顶级的世家,又是王羽对于世家的一种支持。
  
  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
  
  此前,因为教育与生活成本的问题,普通百姓很难在科举之中竞争的过从小衣食无忧,可以实行精英教育的世家子弟。
  
  可三年义务教育,这种基础性的教育虽然依旧不足以让肩世家的精英教育,却将普通百姓读书的基数直接拉了上来,而且只要这个政策实行下去,几代之后将会这个基数拉到无法想象的高度。
  
  只要基数上来了,天才出现的概率也就自然上来了。
  
  如此,以后的科举之中,自然不再是世家一家独大了。
  
  故而,这是对于世家力量的打压。
  
  可是,世家如果过度衰落的话,世家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不断失去,那么,士大夫阶层也该彻底崛起了。
  
  不管是世家阶层或者是士大夫阶层,都有优有劣。任何一个阶层一家独大,对于朝廷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情。
  
  任何事情如果做的过了,就算是好事,最后也不见得好了。
  
  而无疑,这一届的科举考生是极其的幸运的。
  
  以往的科举,每一届就算是往多了算,可能也只会招录个百人出头。如果是少的话,甚至可能只有个几十人。
  
  能够中了进士的,那已经不只是百里挑一了,而是两三百里挑一。最极端的时候,甚至平均五百个考生里面才会录取一个。
  
  而且,这还只是按照参加会试的人数来看,要知道,有资格参加会试的,那都是通过童试和乡试两级一级一级考上来的。
  
  算上前面两级的话,不客气的说,能够成为进士的,每一个都是万中挑一的人中龙凤。
  
  但这一次,为了接下来的大战需要,一但打赢的话,将会打下大量的地盘,需要基层官员进行治理。
  
  故而,这一次的科举,计划之中,可是要录取三四百人的。
  
  当然,实际的人数还是要根据这一次科举的质量来定的。
  
  毕竟,参加科举学生的质量好的话,多录取几个也无所谓。可如果质量不行的话,那自然不可能强行录取这么多。
  
  其实,三年一次科举,每一届招录几十个人,最多也就一百出头,正常情况下,对于朝廷来说,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用人需求了。
  
  毕竟,不管是蓝星的古代中国,又或者是在这天启异世,科举都不只是唯一的选官途径,而且是朝廷录取官员的途径之一。
  
  除了科举之外,还有恩荫补官、流外入流、军功授官、荐举、进纳补官等多种做官方式作为补充。
  
  而科举也只是最主流的一种,当然,最主流的,但却不代表是当官数量最多的一种。
  
  每年朝廷官员最主要的来源,其实并非是科举,而是恩荫补官。
  
  这是指因父祖的官爵或功绩而得以入仕的途径,高级官员的子孙可以凭借父祖的官爵或功绩直接入仕,担任一定的官职。
  
  正是因为自古以来都有恩荫补官这种选官的制度,作为其余选官制度的搭配,故而,上至朝廷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才会挤破了头,想要加官进爵。
  
  有了爵位,成为勋贵一族,那是真正的能够保证子孙的富贵的。
  
  成为勋贵,至少都能够保家族几代的富贵。可仅仅只是当个官,下一代可不一定有资格继续做官。
  
  流外入流,流外官是指未入九品官阶的吏职,流外入流是指流外官经过考核后,可以升入流内,担任正式的官职。
  
  不过,这种当官的方式可就不容易了,很可能要在小吏这一层上熬上几十年,方才有可能得到这么一个机会。
  
  军功授官,自然是要立下军功了,乱世之中武人最好的改变阶级的机会。
  
  至于荐举,则是一些高级官员或名士也可以向朝廷推荐人才。被推荐的人如果经过考核合格,就可以得到官职。
  
  最后的进纳补官,这种方式就比较费钱了。
  
  这么说吧,但凡遇到救济灾荒、修理河道、建筑城池等国家基础建设的时候,朝廷就会主动号召一些富贵人家捐钱、捐粮。而朝廷也会象征性的给点补偿,这个补偿就是朝廷会直接封你一个小官当。
  
  科举贡院,守卫森严,兵士披甲执锐,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进入龙门的士子。
  
  守卫搜检极其严格,防止夹带。士子们排着长队,依次通过。
  
  有人被搜出藏在发髻里的小抄,面如死灰地被拖走。更多人则深吸一口气,带着笔墨纸砚和一颗悬着的心,踏入了那决定命运的号舍。
  
  号舍狭小,仅容一桌一凳。冰冷的青砖墙壁,弥漫着陈年墨汁和尘土的味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