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终于联系上了(4k) (第2/2页)
对于他来说,这个窗口送来的,真的是光!
这个设备甚至可以不用自己值守,在卫星到来的时候,自动发送自己存储的信息,并且接收卫星专门下发的消息,等待自己输入密码后查看。
先进,方便!
这让他大大的降低了风险。
他很清楚,现在自己的首要任务,是先保护好自己。对于设备,想来家里是不在意的,设备损失不损失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别损失。设备损失了,家里既然能送来第一台,那就有办法送来第二台,狡兔三窟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等到自己熟悉设备使用方法了,就把另外两个安全屋的情况发过去。
做好这一切,他按照惯例仔细观察了四周之后,小心的离开了安全屋。
接下来的任务可能会很艰巨,很危险,也很困难,但是他一定要坚决的走下去。
一边走,他一边想着自己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回家之后,自己得弄一本汉语拼音字典好好学学,否则有的字他是真的拼不出来。这对他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作为密调局的中校,他有完全正大光明的理由使用家里那边的字典,别问,问就是调查案子需要。
而且还得提升一下自己发电报时编报文的本事。
这个设备一次性可以传输的文字数量有限,这让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尽可能在最少的字数里涵盖最多的内容,这和普通人发电报差不多。
作为密调局的中校,发电报时从来没考虑过字数的问题,没想到现在居然还得把这本事给捡起来,他心里没忍住笑了起来。
真好!
他在心里算了算卫星的星历,七个小时之后,家里就能收到自己的消息了!而且发送消息的时候,自己压根不在场,就算是那一瞬间的电波被通信管制的人收到,也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七个小时之后,悬挂的黑布里隐隐一阵绿光一闪,屏幕上出现了“发送成功”几个字。
“来了来了!”卫星飞得很快,没多久之后,这道从当归省发出的电波,承载着同志们的希望和期盼,被转发到了京城某部。
一直有人24小时负责值守的某个特殊数据中心里,一位同志高兴的站了起来。一些特殊的数据会被地面接收设备直接分流到这个地方来,再由这个数据中心自行完成解密。
旁边一位一直在等待的同志站起身,来到数据显示屏旁,看着屏幕上那道特殊的身份确认暗语,与手上的对比了一下,高兴的一拍手:“对了!就是他!!”
看着屏幕上报文内容里简简单单的“等候指示”四个字,这个特殊的数据中心里一片欢笑声,他们等了这么久,这是第一条回答。
他将报文内容打印出来,装进密封袋里,熟练的写上编号封好口子:“我去汇报这个喜讯!”
——
大漠深处,一辆解放CA-10在沙地上艰难行进,在车上,放着一个圆滚滚的宝贝。
就在不久前,这个宝贝还在数百公里高的太空中飞行,而此时,整个表面被空气摩擦烧得乌黑的它,已经安安静静的躺在了这CA-10大卡车上面。
这是我们的返回式卫星,技术是从白熊那儿弄回来的。不得不说,他们有时候那是真给,这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资料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麻烦,同志们本着“能造的造,不能造的暂时买”的原则,很快就把我们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打上了天。
在线照相和返回式照相,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当然是全都要。照相什么的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返回。
而今天,就是它回来的日子。
同志们把它的落点算得非常准确,在预定着陆场找到了它的身影,虽然乌漆抹黑的,但是看起来一切都正常。
同志们兴高采烈的把它弄上车,在两台最新的京城越野车的护送下向基地前进。
沙漠里的沙子非常松软,车队行进得有些困难,虽然已经给轮胎放了气增大触地面积,但是对于此时汽车的动力来说,这种方式就显得更加的雪上加霜。
触地面积是大了,但是阻力也大了。
这让整个车队的行进都有些步履蹒跚,白熊这个返回式卫星哪儿哪儿都挺好,唯一的问题是这货是用载人宇宙飞船改的,重量有些不合时宜的大,当然高情商的说法,发展潜力也很大,有足够的体格安装各种各样的设备。
“又脱圈了!”CA-10咆哮两声,停了下来。
汽车胎压不足的时候,车胎有可能从钢圈上脱离,哪怕这还是传统的内外胎结构形式的轮胎,依然可能发生脱圈。而为了在沙子上行进放过气的轮胎,在这方面可谓是雪上加霜。
这让急着回去报喜,并对返回舱展开检查的同志们来说,简直是兜头一盆凉水浇下来。
“赶紧修赶紧修!”两边的越野车上下来一帮人,大家一起忙活起来。
两个小时之后,指挥中心的同志们才收到汇报。
“返回舱已经取回!初步检查一切正常,正在对辐射育种室里携带的种子进行分装。”
天上已经有照相卫星的我们,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载荷选择上并没有选择常见的相机载荷,而是将目光放在了辐照育种上面,虽然这方面也是刚起步,也许不一定有什么结果,但是做点儿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指挥中心的总指挥这才长舒一口气,一切都很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从降落场到基地的转运过程有些折腾。幸亏是育种,而不是那种对时效性、温湿度环境有严格要求的载荷,否则光是这趟折腾,可能就已经让试验失败的风险陡然上升很多倍。
“我们去防工委,有的事情得和他们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