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嘉赏 (第1/2页)
荥阳城外,秦军大营。
“拿下邺城了?”刘璋观阅着黄权递来的捷报,神色间有一二惑意。
邺城是一座坚城,有着田丰、逢纪这等袁氏死忠的守御,且城内兵马充足,粮草方面也是颇有积蓄,可就是这样一座坚城,却是为秦军所攻下,实是让刘璋有所不解。
刘璋接着往下观阅捷报,在看到苏由、张南等袁氏就将接连跳反,同攻城的秦军里应外合后,他面上的惑意顿然消散殆尽,原是邺城内出现了内奸,这就没有什么疑问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世上再坚固的城池,再森严的坞堡,一旦内部出了问题,就离城池失陷不远了。
刘璋神色轻快,他继续往下阅览,而后他知晓了袁尚麾下故豫州刺史阴夔、都督将军马延、射声校尉郭昭等人作乱营中,传播邺城失陷的消息,使得袁尚麾下邺兵大溃,袁尚只得引残兵退走一事。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树倒猢狲散!!!
刘璋此刻谈不上多么开怀,他反倒有些可怜袁尚,可怜已经故去的袁绍,袁绍和袁尚作为君主,对待臣下谈不上刻薄寡恩,对待士庶也是较为宽容,可是就是袁绍和袁尚这等君主,他们麾下的臣子,一遇到袁氏式微的时候,就纷纷做出了跳船的举动来。
而且,袁氏故旧臣子,是一个接着一个,打着先降者得厚赏的念头,忙不迭的向秦军归降,惟恐落于人后。
当真可笑,亦当真可悲……
面对背叛袁氏,一拥而上的袁氏叛臣,刘璋虽是心中对这些不忠不义之徒鄙夷万分,可如果没有这些叛臣,黄权如何能攻破邺城,使得邺城为他所有,所故从实际角度出发,他不仅不能因这伙叛臣低劣的品性去薄待他们,反倒是需要厚加赏赐,以激励袁氏臣子多多弃暗投明、归降于他。
毕竟眼前邺城虽下,魏郡诸县官吏纷纷改旗易帜,归降秦军,但河间、幽州尚在袁尚的手中,平原、渤海仍在袁谭的手中,袁氏在河北地方上的势力还在顽抗,一时间未能剪除干净。
因是如故,对待先归降的袁氏旧臣,需要加以礼遇,明示给心存犹豫、有心归降秦军但还没下定主意的袁氏臣属,让袁氏臣属知道,归降了秦军,官也有了,钱也有了。
此中刘璋也是以曹操为诫,历史上曹操得许攸助力打赢了官渡之战,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可许攸不过行事稍稍放纵,竟是为曹操所杀,而如许攸这等建有大功的人,为了一时间的痛快诛杀,那有意归降曹操的人,也就会对归降曹操一事心存犹豫,不敢下定决心。
一念至此,刘璋放下了手中的捷报,他转手递给了侍从,让侍从宣读出了捷报的内容,列于席间的一众文武,闻之莫不面露欣喜,邺城既下,魏郡荡定,河北还会远吗?
“今者攻克邺城,实是喜事,臣等恭贺大王。”在贾诩的带头下,郑度、娄发、沈弥等一众文武,纷纷出席,列好队形后,拱手向刘璋祝贺了起来,祝贺刘璋得到邺城。
“卿等且安座。”刘璋面带微笑,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座。
遇上此等喜事,理当摆酒庆功,但考虑到而今身在前线,正与曹操这等枭雄对垒,所故刘璋只是让伙头兵给士卒加餐,同时端来一摊美酒,同一众文武小酌了几杯。
入夜。
刘璋坐于案前,思考起了给黄权的回信,而今邺城克定,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尤其是有些事情,黄权不便料理,尽管黄权有假节钺的权柄,但如给归降的袁氏旧臣的待遇、魏公府的袁氏子弟如何处理、还有闭门不出不愿归降的袁氏旧臣是否羁押,这些较为重要的事宜,黄权上报请示,让刘璋去做出决策。
所幸邺城、荥阳相距不远,刘璋今夜做出定夺,来日就可递到黄权的案头上,只是苦了刘璋,夜深人静却不得安枕,只能坐在案几前静思邺城攻克后,杂七杂八的诸多事宜的处理手段。
事关赏罚,所以刘璋没有召集谋臣进行商议,他只独自冥思了起来。
首先是对于接应秦军入城的张南,以及有意接应秦军入城,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苏由,这二位较为重要的降臣的嘉赏额度。
刘璋的手指在案几起起落落,响起数道节奏有序的敲击声,不多时,他有了决断。
降将张南,作为接应秦军入城的关键人物,堪为夺取邺城第一功,加封讨逆将军,封侯,食邑六百户。
降将苏由,有心归降,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说起来功劳近乎没有,但考虑到嘉赏苏由可以作为一个归降的典型榜样,所故刘璋选择荫庇其子孙,选苏由的长子加封为将军,照例封侯,食邑三百户。
其次就是城破之后,归降的袁氏旧臣的处理,中下的官员依旧留任其位,而上位的,也即是袁氏幕府较为核心的官员,如荀谌、崔琰等人,刘璋打算招入关中,于长安秦王幕府下任职。
再如闭门不出,不愿归降的袁氏旧臣,刘璋没有诛杀的想法,但是也不会放任这些人留在邺城,为刚刚攻取的邺城留下隐患,所故这些袁氏的死忠,刘璋不杀他们,但强制迁徙这些人和他们的三族到关中居住。
关中地阔民稀,有足够的土地去容纳新人,同时这些袁氏死忠被迁徙到了关中,失去了熟悉的主场邺城,就算想闹腾,也翻不起什么风浪了,也为邺城减去了隐患。
最后就是对魏公府的袁氏子弟,以及袁谭袁熙袁尚三兄弟的家小的处置。
如果说对苏由的家小和张南的优待是给袁氏臣子做个榜样,那对魏公府的处置,就是给割据州郡的君主打个样子,如曹操、刘备、刘表、孙策等人,可以从刘璋对魏公府的处置,了解到刘璋对归降的君主家小的态度。
念及于此,刘璋对于魏公府的袁氏族人,他是轻飘飘的放过了,既不声讨袁氏族人的罪行,也不对袁氏族人进行妄杀,他对袁氏族人的处置,和对袁氏死忠的处置一样,迁徙到关中,就近看管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