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最后的火候 (第1/2页)
安贵一直是很善解人意的,只是他并不是那种十分圆滑的人。
尤其是面对裴二小姐和顾留白,面对安知鹿,他更不会用些搪塞之词糊弄过去。
面对卫承影代问的这个问题,他考虑了很久,说道,“卫兄,你帮我告诉我知鹿哥,不到那种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裴二小姐和顾道首也当是我们的家里人,若不是他们,我们也不会走到这一步,我也不能亏欠他们的恩情。如果我真正感到两难的时候,我可能心烦意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那我可能自己会选一个地方安静呆着,什么都不想。”
卫承影保证自己会一字不落的全部告知安知鹿,接着两个人便闲聊了些幽州的事情,安贵问了几个人的名字,都是当初和他一起在永宁修所干活的,不过卫承影只是摇了摇头,说他之前一直在军队里任职,那些人倒是从未接触过。
安贵这里已是卫承影来长安办事的最后一站,告辞离开安贵的住所之后,卫承影便直接离开长安,朝着营州复命去了。
此时安知鹿已是大唐的真正重臣,不断有各阶官员来往长安,卫承影也只是其中之一。
他的官阶很低,除了安贵这件事之外,来长安也只是找军方解决一批军械运送的问题,但在他回到营州之后,却第一时间遭到了安知鹿的接见。
安知鹿甚至直接停了正在进行的军事会议,单独在自己的营帐中接见卫承影。
卫承影也不知道为何安知鹿对于安贵如此重视,但军令如山,他谨记着安知鹿之前的交代,将安贵的回话的确是一个字都不差的说给安知鹿听。
安知鹿也并不着急,还细细的问了他,安贵还和他聊了些什么。
卫承影自然也是细细的说了一遍。
安知鹿听完之后便让卫承影该干嘛干嘛去,他走出了营帐,独自一人走到营区边缘的一个高岗上,他背着双手慢慢的踱步,看着远处的山峦,他知道安贵说的那番话明面上是两不相帮的意思。
若是他和明月行馆之间有了实质性的冲突,安贵对于他的回复是自己找个地方安静的呆着去,两不相帮。
只是世上也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安贵。
他知道安贵已经在奇怪,为何之前他们的那些兄弟一个都不见了。
还有,安贵无形之中也是在提醒着他,不只是安贵自己是因为顾留白和裴云蕖才走到了这一步,他能够拥有此时的地位,拥有今日之权势,其实也和顾留白的照拂是分不开的。
当年正是因为顾留白的关照,他才有可能跟着许推背,才有可能得到许推背的重用,一步步爬到高位。
安知鹿明白安贵这意思,但和安贵所想的有些不同的是,在安知鹿看来,那只是贵人们随便赐予的一丝好意,他之所以能够站在现在的这个位置,要经历多少个拿命来拼的时刻,他觉得安贵是不知道的。
而且连安贵对他透露两不相帮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是变相的在提醒他,其实明月行馆的人已经开始对他有些防备。
再想到顾十五之前对他的试探,安知鹿忍不住自嘲的笑了笑。
不是现在才有戒备,从许推背逃离幽州的那时候开始,顾十五他们对他,就一直有着戒备之心。
营区里,有两名身穿文士衣衫的谋士朝着高岗快步走来。
这两名谋士其中一人叫做晏庄,另一人叫做章通儒,晏庄本身是幽州军方的谋士,章通儒则是安知鹿在扬州挖掘出来的官员,这两人加上一个叫做高商的文人,现在被戏称为安知鹿手下的三杰,是幕僚团中最有能力的三个人。
其中高商最擅长的便是檄文,善于用各种文书调动民间情绪,而晏庄擅长整体战略和行兵调度,至于章通儒则最擅长治理,他能够将军队各阶管理得井井有条,扬州那些军队的整合,包括财政,都是出自他之手。
安知鹿和这些人一天到晚混在一起,此时一看晏庄和章通儒的脸色,他就知道军情之中已经传递来好消息。
他也不再去思索安贵的事情,迎向这两人,在两人开口之前,他便笑了笑,道,“你们先别说,让我猜猜是什么事情。”
两人都是朝着安知鹿行了一礼,都按捺不住兴奋的神色,“将军你猜猜看。”
安知鹿微微一笑,吐出三字,“曳落河。”
这两名谋士哈哈一笑,都是脸放红光,道,“将军神机妙算,正是这两路曳落河的好消息。岭南那一路曳落河也已经传回消息,他们之前是借道南诏,现在和李尽忠已经联系上了,李尽忠准备和皮鹤拓暗中商谈,让这支曳落河骑军安置在姚州和嶲州之间,李尽忠是想让这支曳落河囤在弄栋城,那地方本身有南诏军队驻扎,且周围没有唐军耳目,没有人会发现曳落河驻扎在那里,而且若是想取剑南道,从这地方出兵攻击剑南道轻而易举。而且按照那支曳落河传回来的消息,皮鹤拓只认好处,只要给够好处,借地方囤兵,甚至给他们提供军需都行。”
“长安都以为皮鹤拓是没什么眼光的蛮夷,但实际上皮鹤拓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啊。”晏庄忍不住感慨道。
安知鹿点了点头,笑道,“他选择正确,现在背靠大山,光捞好处,不对抗大唐,怎么整都没事了。”
晏庄看了章通儒一眼,意思是现在该你说话了,章通儒便深吸了一口气,轻声道,“李尽忠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现在曳落河也可以尽归将军所用,我们觉得时机差不多了,那渤海高氏、河间刘氏,还有山东孙氏、张氏,还有好多地方上的富贾氏族,他们以前都受过窦建德的恩惠,大唐立国之后,虽然大唐皇帝明面上施仁政,但他们其实也心知肚明,始终不可能在这大唐盛世之中真正被一视同仁,他们心底里都觉得窦建德当时才是真正的仁政,就如此时皮鹤拓只认顾道首一样,他们也是把窦建德当成神明一样的,他们现在明面上没说,但实际只缺将军你一个态度,尤其高氏昨日和我会面时,隐约透露出一个消息,他们也不用将军你现在大张旗鼓的说怎么怎么,只需和皮鹤拓一样,哪怕只是在营州和幽州这一带,给窦建德立庙,也不用说夏王庙,哪怕只说是怀德将军庙,或是河朔神灵庙,或是济民庙,都可以。但凡得过夏王恩惠的人,都知道这庙是给散粮济民的怀德将军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