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不得不发 (第2/2页)
1912年7月18日,俄国以履行法俄同盟义务为由,向德国宣战。
奥匈帝国也在同天向俄国宣战,随后向法国宣战。
法国和德国也在这一天分别向奥匈帝国和俄国宣战,战争正是由德法双方波及到了整个同盟国和协约国。
当然,这其中也是有例外的。
作为三国同盟的成员,意大利直到俄国和奥匈帝国参与战争,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态度。
不过意大利也是有充分的理由的。
根据三国同盟的要求,当意大利遭遇法国进攻的时候,德国和奥匈帝国应当全力援助。如果德国遭遇法国侵略,意大利也当履行同样的义务。
可问题是,这场战争并不是法国主动宣战德国,而是德国主动宣战法国。
非要说的话,这场战争应当是德国侵略法国才对。
既然是德国侵略法国,那意大利自然可以履行中立,毕竟同盟条约的第3项就规定了,当俄国攻击缔约国任意一方时,其他两个缔约国应当采取善意的中立。
换句话来说就是,意大利采取中立也是完全合理的,并不会违背同盟条约,这也算是意大利很早之前就为自己设立的附加条件了。
没想到这样的附加条件还真的起了作用,意大利政府此时松了一口气,他们明显还没做好加入战争的准备,至少还没做好应对法国和俄国的准备。
对于意大利不表达态度的策略,德国此时已经没有时间思考了。
在对法国宣战的当天,德国就立刻入侵了卢森堡,甚至对卢森堡的宣战书都是占领了卢森堡后才下达的。
同时,德国政府也联系了英国政府,希望英国政府能够劝说比利时政府,同意德国政府的借道。
英国政府也答应了德国政府的要求,因为此时战争已经爆发,英国政府并不想干涉到这场战争当中,至少不愿意亲自参与。
不过英国政府忽略了比利时的态度。对于比利时来说,他们肯定是不愿意被德国军队借道的。
同意被德国军队借道,这和直接加入同盟国有什么区别?
甚至比直接加入同盟国的局面更差,因为德国军队通过比利时之后,为了保证前线军队的后勤补给,他们肯定是要控制比利时各城市和交通中枢的。
换句话来说就是,被借道的比利时和被占领是没什么区别的,这不就是假借借道的名义光明正大的侵略比利时吗?
比利时政府拒绝了英国政府的要求,他们坚定地拒绝德国政府借道的要求,换来的是德国政府的一纸宣战书。
当然,和比利时一样,这封宣战书同样也是战争爆发后才递交的。
只不过和卢森堡不同的是,德国军队在卢森堡没有遭遇任何成规模的抵抗,但在比利时境内,德国军队却遭遇了比利时军队顽强的抵抗。
从德国军队抵达和比利时的边境到他们攻克列日要塞,德国军队花费了足足12天的时间。
比利时军队的顽强抵抗是德国军队完全没想到的,这也让德国军队在进攻列日要塞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如果不是动用了大量的大口径巨炮,恐怕列日要塞都不会这么容易就被德国军队攻克。
为了占领这座自古以来的军事堡垒,德国军队也付出了数万人的伤亡,算是出师不利。
好消息是,法国军队那边的进攻也没有多么顺利。
在战争的前几天,不管是德国军队还是法国军队,都严格的按照原本制定的进攻计划在进行。
德国军队将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了比利时边境,对比利时和卢森堡这两个中立小国重拳出击。
而法国军队大部分都集中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试图在战争一开始就抢回原本属于法国的土地。
因为小毛奇将部分德国军队重新调回左翼的原因,此时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防守的德国军队还是有数十万人的。
这也导致法国军队的进攻根本没有成效,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攻防战,已经演变为德国和法国军队的拉锯战。
和历史上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英国在德国入侵比利时之后,就立刻向德国政府递交了宣战书,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但在这个世界,英国政府不仅支持德国借道比利时,还在德国政府向比利时宣战之后没有任何动作,只是稍稍谴责了德国政府不宣而战的行为。
英国政府的举动也让德皇威廉二世彻底放下心来,只要英国在德国对比利时宣战后表达中立,这就代表着英国在此后的战争中也极大概率会保持中立。
西班牙那边也没有丝毫的动作,这大概率代表着这场战争不会有任何国家干涉,完全是德国和法国的1v1。
虽然德国也需要面对俄国的压力,但不是德皇威廉姆二世看不起俄国,实在是俄国自己的动员体系太过拉垮,交通运输太过糟糕。
德国内部对法国和俄国动员军队的时间有着各自的预估。在德国参谋部看来,法国军队应当在25天内动员完毕,而俄国军队动员时间至少需要三个月,这也代表着德国在战争爆发的前三个月里,基本上是不需要两线作战的。
毕竟奥匈帝国也是同时向俄国宣战了的,俄国前三个月动员的那微弱兵力,能应付奥匈帝国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别忘了,同盟国还有意大利、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这三个盟友还没有宣布介入战争。
要是同盟国全员加入战争,光是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加起来,就已经足够俄国喝一壶的了。
在攻克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之后,德国军队没有丝毫的停留,立刻向那慕尔,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的方向前进。
只要分别占领了这三座比利时的重镇,德国军队基本上就可以宣告占领比利时全境了。
到时候就可以在比利时境内建立补给点,方便军队南下继续进攻法国的领土。
战争爆发好几天的时间,西班牙一直没有任何反应。欧洲各国都在猜测西班牙是否会保持中立,甚至在西班牙内部,政府也进行了好几次的讨论。
对于卡洛来说,已经策划了这么久,肯定不会在战争前期就宣布进入战争。
此时的德国和法国还是很强大的,用这场战争来消耗德国和法国,对于西班牙来说是最优的选择。
当然,消耗归消耗,还是得注意俄国政府的动静。
卡洛可不希望俄国过早的退出战争,也正因为如此,在战争爆发之前,西班牙政府就曾紧急联系过意大利政府,希望意大利政府在这次冲突以及后续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倒不是说意大利有这么重要,主要原因是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如果意大利也宣布加入战争,一旦意大利军队奔赴法国的边境,法国将不得不调动大量军队南下防守。
如此一来,法国在北线和东线的军队将更少,也更加难以应对德国的进攻。
不知道意大利政府是怎么想的,反正西班牙政府提出提议之后,意大利政府很快就答应了保持中立的要求。
想到意大利在历史上的操作,卡洛对意大利在此时保持中立的选择也就不奇怪了。毕竟这可是意大利,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意大利。
5000字第二更,求支持!
今天的日万顺利完成,大家有月票的话可以等到28号再投,到时候一票可以当两票,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