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文学 > 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二百七十六章 封赏,以及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第二百七十六章 封赏,以及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第二百七十六章 封赏,以及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第2/2页)

其中,文臣和武将的首功都有特殊的意义,通常会着重封赏。
  
  至于具体谁是除了皇帝以外的“综合性”的拓土第一功臣,那就得文臣与武将、前线与大后方相较量。
  
  不过,要是连暂理暂的大相公都不能成为第一功臣
  
  那就未免有打压文臣的嫌疑!
  
  于是乎,江昭自是成了名副其实的拓边第一功臣。
  
  “臣江昭,叩谢陛下洪恩!”
  
  江昭一步迈出,重重一礼。
  
  关于封赏,其实并不繁杂,主要就是国公位有了晋升,从赵国公晋升为韩国公。
  
  以及,授予了太子太保的荣誉。
  
  其中,关于国公封号的晋升,勉强算是“大进步”。
  
  自立国以来,百年国祚,国公封号主要有四大档次:
  
  一等封号为“周”。
  
  以国号为国公,这是独一档次的封号。
  
  二等为秦、楚、齐、魏四大封号。
  
  秦、楚、齐,主要是与“开拓、统一、强国”相绑定,魏是与“京畿重地”相绑定。
  
  汴京,也就是古时的魏国领土。
  
  三等为春秋战国中其他的大国封号,也即晋、燕、韩、赵、吴、越。
  
  其中,又以晋、燕、韩三者较为特殊,勉强算是高半个档次。
  
  晋,其地位主要是源自于五代十国的传统。
  
  彼时,授晋王、任京兆尹,算是标准的储君建制。
  
  燕和韩,也都是差不多的状况。
  
  燕,主要是太宗、真宗、先帝,都曾被封过燕王。
  
  韩,主要是太宗、先帝被封过韩王。
  
  由此,也就有了特殊含义,地位较高。
  
  除此以外,其余的国公封号都不太“入流”。
  
  如今,江昭由赵国公晋韩国公,自此以后其头上有就仅有周、秦、楚、齐、晋、燕六大封号。
  
  至于太子太保,这一封赏倒是让人意外,算是重赏。
  
  不过,也唯有三公的封赏,才对得起拓土第一功臣的地位。
  
  内侍手执诏书,继续宣赦:
  
  “门下,制曰:
  
  朕惟戡乱靖边,必赖虎贲之将。
  
  枢密副使、侍卫马军司指挥使、宁远侯顾廷烨,上柱国、归德将军、沉毅夙成,韬钤素裕。运筹制胜、肃清残寇、合围定鼎、会师升龙,克复伪都。
  
  此中功绩,不可不赏,不可不嘉。
  
  今酬懋勋,特颁恩赉。
  
  特晋宁国公、镇军大将军,食邑添八百户,两千八百户;授【推忠佐运功臣】之称,赐金三千两,皇庄十顷,旌其克定之功;
  
  於戏!
  
  勒铭铜柱,岂独伏波之绩,尔其祗承休命,翊卫疆陲!
  
  故兹敕谕,咸使闻知。”
  
  宁国公!
  
  镇军大将军、推忠佐运功臣!
  
  宁远侯一脉,自老宁远侯顾偃开一代兴旺,传到顾廷烨手上,三次拓土,一次灭国,终是晋升国公位!
  
  其余的镇军大将军,推忠佐运功臣,也都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特别是推忠佐运功臣,这是其父顾偃开一辈子都没搞到的荣誉封赏。
  
  至于镇军大将军,则是正二品虚职,偏向于荣誉性的封赏。
  
  “臣顾廷烨,叩谢陛下洪恩!”
  
  顾廷烨脸色涨红,大步上前行了一礼。
  
  他,不比老父亲顾偃开差!
  
  “免礼。”
  
  丹陛之上,赵策英含笑,淡淡点头。
  
  无论是顾廷烨,亦或是王韶,都是他相当重视的武将。
  
  他年,若是可助力实现大一统,莫说是世袭的公爷,便是上乘的“十大封号”,也并非是不能赐封。
  
  赵皇帝,大方着呢!
  
  “门下,制曰:
  
  朕惟武功之盛,必赖熊罴之佐。
  
  咨尔枢密副使、侍卫步军司副指挥使、宣徽南院使、上柱国、忠武将军、镇南伯王韶,忠勇天授,韬略夙成。扈跸南征,戡乱靖边,摧永平、广源诸路,旬月荡清残寇,使交趾黎庶得沐王化。
  
  今特颁懋赏,以酬殊勋。
  
  晋永宁侯、镇南节度使,食邑增五百户,累一千三百户,皇庄十五顷,彰其克定之功。
  
  於戏!
  
  横槊山河,尔其祗承新命,永固藩维!
  
  故兹敕谕,咸使闻知。”
  
  永宁侯!
  
  一样是三次拓土,一次灭国。
  
  世袭国公的难度,较世袭侯爵来说,高了不止一点半点。
  
  就连开国,也仅仅就封了不到十人而已。
  
  顾廷烨、王韶二人,功绩相差不大,既然顾廷烨可晋国公位,王韶自然也能晋侯爵位。
  
  “臣王韶,拜谢陛下!”
  
  王韶心头猛跳,重重下拜。
  
  世袭侯爵!
  
  这就算是建国之初,也绝对是相当了不得的存在。
  
  而他,竟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博得一席之地!
  
  声如洪钟,引得不少人望过去,连连注目。
  
  以一己之力,三十岁就博出了世袭侯爵之位。
  
  其中,自是不乏一身武艺谋略,恐怕也不乏官家与大相公的重视。
  
  能力好,命也好啊!
  
  庆历年间,一样是“野路子”出身的狄青,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甚至,要不是江大相公赠送了一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千古名词,恐怕狄青就连流爵都不会封赏,顶了天就是死后追封一二。
  
  “门下,制曰”
  
  功绩排序为“三”的是梁国公王克延。
  
  不过,其并未入京,而是暂时统兵五万,镇抚交趾。
  
  这是综合考量的结果。
  
  一则,武将之中,暂时鲜少有能够统兵五万的人。
  
  五万人,即便仅是以镇抚为主,而非真的要统兵作战,也是一件相当有难度的事情。
  
  真要论起来,除了几位枢密副使,也就几位较为重要的边疆老将有此本事,一齐南征的武将之中,更是唯有顾廷烨、王韶、梁国公三大人选。
  
  二则,交趾瘴气太危险。
  
  顾廷烨、王韶都是赵策英重视的“爱将”,自是得以保重身子为主,不可能长久待在交趾。
  
  这一来,梁国公自是成了镇抚在交趾的唯一人选。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梁国公有资格位列功绩第三的主要原因。
  
  毕竟,相较于熙河系的年轻一代来说,梁国公除了老练的统兵经验以外,别无优势,功绩也并不突出。
  
  一道道封赏,一一宣诏。
  
  约莫半个时辰,诏书念罢。
  
  “朕已设下御宴,百官移步垂拱殿即可。”
  
  丹陛之上,赵策英负手,缓缓起身,向下扫视:“另,贞观十七年,唐太宗立凌烟阁,以彰功臣之功绩。”
  
  “朕意欲效仿之,立昭勋阁,可入阁者二十四人,选取自开国以来二十四位重臣入阁。”
  
  语出惊人。
  
  短短的一句话,引得百官齐震。
  
  就连大相公江昭,也不免眯着眼睛,注目过去。
  
  “不过,暂时还未定下,仅是有此计划而已。”
  
  赵策英平和一笑,重点扫了一眼江昭,淡淡道:
  
  “百官,勉之!”
  
  坤宁宫。
  
  主位,向氏着翟衣凤袍,手执木勺,煮着清茶。
  
  其下,自有嬷嬷低声汇报着消息。
  
  “嗯。”
  
  “百官庆贺,估摸着得两三个时辰。”
  
  向氏秀眉微抬,平和道:“切记,两个时辰一过,记得通知各宫妃嫔、皇子、公主来坤宁宫,恭迎官家。”
  
  恭迎皇帝,并非是单单只有百官恭迎这一说法。
  
  事实上,后宫也得恭迎皇帝。
  
  只不过,受制于不能出宫的缘故,后宫通常是在坤宁宫齐聚,从而恭迎皇帝。
  
  “是。”嬷嬷连忙应声。
  
  “对了。”
  
  “景儿呢?”
  
  向氏目光微动,徐徐道:“官家归来,作为年纪最大的皇子,他怎么着也得去拜见一二。”
  
  “还有大相公,他今日可曾去求教学问?”
  
  嬷嬷一怔,领会了意思,连忙应了一声,下去安排。
  
  截至目前,官家已有皇子三人,公主四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这种隐形的竞争,随着皇子的年纪越来越大,只会越来越狠。
  
  而大相公,无疑是真正的“参天大树”。
  
  新政已经成功,既得利益者是不会让大相公致仕荣休的。
  
  就连官家,为了大一统,也绝不会让大相公轻易致仕。
  
  甚至,就算是从最差的预期上考量,有朝一日大相公真的仕途不顺,其留下来的文武班底也足以轻松扶持起来一位君王。
  
  反之,若是大相公长久执政,那就更是社稷磐石,老泰山一样的存在。
  
  攀上了大相公,太子之位也就稳了一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极品全能学生 凌天战尊 御用兵王 帝霸 开局奖励一亿条命 大融合系统 冷情帝少,轻轻亲 妖龙古帝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仙王的日常生活